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研究汉语中的一种省略句式——截省(Sluicing)句。 对截省句的研究始于Ross(1969),这种句式在表面形式上(有语音形式的部分)是一个疑问词(短语),但来自语言经验证据和理论上的分析可以证明,在英语及其他多种有形态变化的语言中,截省句的内部句法结构是一个完整的CP,其句子类型是一个疑问句。因此,截省句是一种语音形式不完备的省略句。汉语虽然没有显性形态标记,但我们可以从允准截省句的动词的选择性特征以及汉语截省句的其他句法表现来断定,汉语截省句在句法功能上也是一个完整的疑问句。 本文的目的是运用当代形式语言学对省略句以及截省句的研究成果来考察汉语截省句,在对汉语截省句进行描写的基础上,总结其特点,并试图给出合理解释。 在生成语法的框架下,对截省句的解释主要有PF删除(PF-deletion)和LF复制(LF-copy)两种途径。前者假定省略的部分在显性句法阶段有完整的表达,基于某种允准条件,在音系层面得以删除,从而生成语音缺省的截省句;后者则假定语音空缺的部分在显性句法层面即为空位,这一空位在LF层面借助先行语进行恢复,从而获得语义解释。 按照PF删除途径,截省句的是这样生成的:首先,在显性句法层面,疑问词从IP内部的原始位置移到[Spec,CP],然后,带有疑问词语迹的IP在音系层面被删略,基于此,截省句也被称为IP省略。PF途径对于英语类的截省句都有一定的解释力,但由于其基本假设是疑问词移位,因此在解释汉语这样的原位疑问词语言中的截省句时明显不足。 在分析了PF删除途径用来解释汉语截省句的不足之后,我们采用LF复制途径来解释汉语截省句。按照这一理论,截省句空缺的部分在LF层面借助前面的先行语进行恢复和重建。从LF层面出发来解释截省句,大大减轻了句法的负担,同时音系层面的删除也变得不再需要,这样就避开了建立在疑问词移位基础上的PF删除理论和原位疑问词语言之间的矛盾。 本文所采用的理论来自于Chung,Ladusaw&McCloskey(1995),这一理论被称为IP循环,它是一种建立在LF层面之上的解释截省句的理论,广义上讲,是一种LF复制的办法。IP循环的基本前提是省略部分与先行语之间存在等同关系,其核心组成部分是:为截省部分构造的逻辑形式必须为疑问算子提供一个可以约束的自由变量,这一分析的基础是Heim(1982)等提出的关于不定名词的理论。 根据IP循环理论,我们把汉语的截省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关联语都是隐性的情况(又可以根据关联语的位置分作两类);一类是关联语是显性的情况。对前者的处理增加了萌生操作;对后者的解释采用的是合并操作的办法。按照IP循环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