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动性在次贷危机发展、蔓延并最终演化为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这次次贷危机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流动性危机。本文在梳理流动性危机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研究了流动性危机的放大机制,并结合主要经济体的应对流动性危机的政策提出遏制流动性危机放大的政策建议。本文把流动性危机的演进过程分为初始和放大两个部分,行文逻辑基本按照流动性危机的演进过程展开。在流动性危机初始阶段,美国房地产价格下降,次级贷款违约率上升,以次级贷款为基础资产的金融产品的市场价值缩水。在这个阶段内,仅有持有次级贷款支持金融产品的金融机构遭受账面损失。流动性危机的放大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由于投资者不清楚持有次贷相关资产可能造成的直接损失有多大,也不清楚持有次贷相关资产的金融机构的损失有多大,于是投资者一方面抛售手中的次贷相关资产,另一方面开始从货币市场抽回资金,导致货币市场上出现流动性稀缺。金融中介机构在次贷相关资产大幅度减值的压力下不得不开始痛苦的去杠杆化过程。在流动性危机放大的第二阶段,美国金融市场的波动迅速影响全球其它金融市场,跨市场之间的联系显著增加,金融市场之间的传染发生。在流动性危机放大的第三个阶段,由于商业银行自身持有的风险资产出现巨额亏损,商业银行开始削减对其他银行、居民与企业的贷款,信贷紧缩出现。信贷紧缩对美国的消费和投资造成实质影响,消费与投资全面下滑使美国经济逐渐步入衰退,而美国的衰退又通过贸易渠道使新兴市场国家的实体经济受到冲击。本文按照流动性危机的演进过程,从投资者流动性追逐、金融机构去杠杆化、跨市场金融传染和信贷紧缩引致实体经济下滑四个角度研究流动性危机放大机制。从投资者流动性追逐角度来看,流动性危机放大的基本表现是投资者出现集体恐慌,抛售以次级贷款为基础的产品以及与次贷产品有相似结构的其它产品,追逐高流动性和安全性的资产,导致市场流动性和资金流动性的损失。危机放大机制在于投资者对相关知识的缺乏和投资者的不确定性,他们在不了解真实的风险的情况下,以应付最坏的情况的方案,即逃离某些市场的方式,来设计新的投资模式,这种逃离造成了流动性损失。从金融机构去杠杆化角度来看,流动性危机放大的主要表现是随着次贷相关资产市值缩水,金融中介机构为管理资产负债表而抛售次贷相关资产,导致次贷资产价值进一步下跌,造成恶性循环,使金融中介机构资产负债表规模急剧收缩。危机放大的机制在于对实施以风险价值为风险管理基础的金融中介机构而言,其杠杆率与其承担的总风险成反比,如果金融中介机构承担的整体风险上升,则该机构将不得不降低杠杆率,开始痛苦的去杠杆化(即降低杠杆率)的过程。本文对杠杆率的进一步研究表明:第一,杠杆率与风险价值负相关,但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情况下风险价值易被低估,风险价值变形CoVaR在此情况下或有帮助;第二,对金融机构的杠杆率应有所限制,从而防范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从金融传染的角度来看,流动性危机放大的主要表现是危机发生后各国金融市场相关性显著增强,危机策源地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迅速传染到全球其它金融市场。危机放大的机制是危机事件冲击改变了人们的预期,导致投资者对宏观基本面的看法趋于一致而做出相似的决策,从而使不同市场之间的相关性增强。本文利用中美两国金融市场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美国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A股市场之间的相关性在重大危机事件冲击下全部或部分发生显著改变,流动性危机对A股市场存在显著传染效应;美国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与国内债券市场的联系较强,流动性危机的发生进一步增强了它们的联系,相关性在重大危机事件冲击下发生显著改变。从实体经济角度来看,危机流动性放大的主要表现是在危机冲击后,美国的消费和投资出现下滑,经济逐渐步入衰退,而美国产出下降又会通过贸易渠道波及美国贸易伙伴国的实体经济。危机放大的机制是商业银行为了规避风险而大幅收缩信贷,抑制了投资和消费,导致美国产出下降,进而抑制了美国贸易伙伴国的出口和经济增长。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两个季度之前的美国商业银行工商贷款发放条件收紧意愿增加一个百分点,当期投资增长率将降低约0.11个百分点;一个季度前的美国商业银行消费贷款发放意愿降低一个百分点,当期消费增长率将下降约0.024个百分点。通过贸易渠道传导,美国经济下滑将影响对美出口国的实体经济,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美国GDP对数值降低一个单位,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对数值将降低0.89个单位。本文对遏制流动性危机放大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发挥货币当局的信用银行角色调整流动性结构型稀缺;第二,及时采取救助政策恢复市场信心;第三,加强对金融衍生工具的监管;第四,亚洲高储蓄国家寻求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第五,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共同应对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