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之后,国家一直都特别重农业、农村、农民的融资问题。目前对于中国而言,金融体系中尤其薄弱的一环,仍是农村金融体系,该体系在地方农村依然不能适应居民的需求。国家为了使农村金融体系更好的服务于“三农”也做出了很多战略性的举措,比如:加大对于农村金融体系的资金投资力度,改革农村金融体系等。在这些举措中,对于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极具意义。2001年,我国江苏省张家港市、常熟市和江阴市先后成立了农商行,作为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农信社,掀起了一层改革的浪潮。在国家政策和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大部分农信社都改革为农商行。2003年6月,我国国务院出台相关政策,在全国各大城市开展农信社改革试点工作。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年末,我国共成立农商行1055家,资产规模累计达到201988.7亿元,占我国商业银行业总资产的8.7%,其中资产规模在5000亿元以上的达到5家,农商行在我国的金融体系的发展以及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前,我国金融市场的竞争空前激烈,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在不断地提升,给以获取传统存贷利息差的商业银行,尤其是对从农信社发展改革中形成的农商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并且随着客户需求的投资、消费观念的改变和金融脱媒的普遍存在,此外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产品的创新与网络银行的成立,又分流了商业银行大量的客户群体,致使商业银行利润空间缩小,相比其他商业银行,农商行成立时间较短、业务盈利模式单一且仍然遗留着农信社的弊端,在此背景下,农商行的生存发展变得尤为困难,因此需要结合相关评价方法对农商行的竞争力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农商行竞争力提升的对策,才能让农商行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赖以生存。本文选取我国第一家在省会城市建成的农商行一合肥科农行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并研究其竞争力的提升对策。本文首先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为下文的讨论提供理论依据,经分析有三大派别,分别是以外部市场环境为中心的波特竞争力理论、以内部资源为中心的资源基础论、以核心能力为中心的能力竞争力理论,紧接着探讨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评价方法,结合上文理论基础最终选择波特五力评价法。其次,构建合肥科农行竞争力评价体系,本文认为影响科农行竞争力的因素内部到外部依次是持久因素、潜在因素、现实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前三者是内部因素,持久因素指标主要是企业文化、品牌效应、创新水平、科学技术进步能力、人力资源管理;潜在因素指标主要是对客户关系、风险、营销的管理以及公司治理能力;现实因素指标主要是其流动性能、安全性能、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和规模水平,在此过程中对涉猎前三种要素的主要指标进行了分析;环境因素指标为外在因素,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前者指标主要是政府因素、国家和地区经济水平、法律制度和社会信用,后者结合上文理论和评价方法,主要指标是潜在替代品的威胁、买卖方的还价能力、现有银行的竞争和新进入者的威胁。再者,对合肥科农行的简单概述,以及在前文的基础上对其竞争力的现状进行分析,即对影响合肥科农行竞争力的四种因素指标逐一展开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合肥科农行的竞争力存在企业文化体系不太完善、产品创新力度不足、缺乏科技型人才、人力资源管理不足、风险管理能力等问题。接下来,从合肥当地选择9家具有代表性的银行与合肥科农行组成样本银行,结合前文其竞争力的评价体系,选择2011年-2016年各家银行可用来比较的现实因素指标进行对比并打分,使合肥科农行竞争力的分析更具代表性。最后,在前文的基础上给合肥科农行竞争力的提升提出相应建议,本文认为应当从以下七条进行改善:第一,加强企业文化体系的建设;第二,提高产品创新能力,优化收入结构;第三,提高组织结构独立性,完善公司治理;第四,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改善营销状况;第五,改善风险管理能力,提高流动性能;第六,健全用人机制,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第七,减少行政干预,强化法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