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近二十年公开发表的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现代文献进行研究,对其临床表现、舌象、脉象、证候类型、治则、方药以及治疗方法等内容进行分析,从而拟定出具有明显中医特色的以中医药为主的规范化临床诊疗方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VIP)等,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采用SPSS19.0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频数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最后筛选并总结出一套中医诊疗基本方案和评价方法。结果:1.中医证型:主要归纳出15个,其中以肺脾两虚证多见,占统计例数的14.1%,各证型常见率为肺脾两虚证>肺气虚证>气虚痰淤证>肺脾肾虚证>肺肾两虚证>气阴两虚证>肺肾气虚证>肾气虚证。2.临床表现:出现60次及以上的有13种,依次为咳嗽、气短、喘促、动则喘甚、语言无力、胸部膨满、憋闷如塞、痰粘稠难咯、自汗畏风、喘息气粗、喉中痰鸣、痰吐稀薄、食少便溏、气怯声低。3.舌象类型:主要归纳出7个,其中舌质4个,舌苔3个。舌质中依次为舌(暗)淡、舌质紫暗、舌质淡胖或胖暗、舌质红;舌苔中依次为舌苔薄白、舌苔白腻、舌苔黄或黄腻。4.脉象类型:主要归纳出13个,其中出现30次及以上的有8种,依次为脉细、脉沉细、脉弱、脉弦滑、脉弦细、脉沉、脉涩、脉结代,累计频率达72.35%。5.治则类型:主要归纳出14个,其中出现10次以上的中医治则为10个,累积频率达86.8%,依次为补脾益肺、益肺养阴、益气化痰祛瘀、健脾益肾补肺、益肾补肺、益气养阴、补肺益肾、益气补肾、益气补脾、温补脾肾。6.方剂类型:主要归纳出19个,其中出现5次以上的为13个,累积频率达86.96%,依次为六君子汤、金匮肾气丸、金水六君煎、参苓白术散、二陈汤、补中益气汤、补肺汤、平喘固本汤、玉屏风散、六味地黄丸或七味都气丸。7.药物炎型:构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药方剂的主要药物,依次为补气类药物、止咳化痰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清情热药、补血药、解表药、理气药、补阳药、收涩药,累计频率达92.49%。8.治疗方法:主要归纳出14个,其中出现18次以上的为4个,依次为口服中药汤剂、中药穴位贴敷、针刺治疗、口服中成药,累计频率为51.9%。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是以虚为主,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理期,本虚以肺、脾、肾三脏虚损为主,兼有部分阳虚、阴虚,标实以痰、瘀互结为主,兼有部分痰热、痰湿。临床上常见的中医证型为肺脾两虚证、肺气虚证、气虚痰淤证、肺脾肾虚证、肺肾两虚证等。其临床上表现主要为“咳嗽、气短、喘促、动则喘甚、语言无力、胸部膨满、憋闷如塞”最为多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常见的舌象及脉象为:舌(暗)淡,苔薄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脉象以脉细、脉沉细、脉弱、脉弦滑、脉弦细、脉沉、脉涩、脉结代常见。这些脉象大多以虚、痰、瘀为主,为虚症或是虚实夹杂证的表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治则以补益为主,同时兼用活血化痰、温阳之法,以补脾益肺、益肺养阴、益气化痰祛瘀、健脾益肾补肺、益肾补肺多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方药中方剂以六君子汤加减为使用最多,其余多为自拟方,从方的药物组成来看,药物使用最多的是:甘草、茯苓、白术、党参、黄芪、陈皮、半夏、五味子、丹参、葶苈子。将药物归类后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常用中药多为补气药、止咳化痰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解表药等,体现了补泻兼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方法上,文献统计出多种治疗方法,以口服中药汤剂、中药穴位贴敷、针刺治疗、口服中成药为多见,并有两种或者多种治疗方法同时使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