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工业的发展,核电做为一种安全、经济、清洁、可靠的可再生新能源已成为重要的电力资源。目前,全世界的核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17%,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均在20%以上,我国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较大仅为1.1%。随着能源需求和低碳减排压力的增大,适度加快核电发展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截止2010年12月,我国核电机组在建28台,总装机容量达到2192万千瓦,成为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其比例约占世界核电在建规模的40%。我国核电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建造高峰,同时其安全生产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核电工程施工项目是投资巨大、参建单位众多、建设技术复杂、施工场地集中且现场物流密集的特大型工程项目,其安全风险因素众多,尤其是影响结果严重的风险也比一般的大型建筑工程多,各风险因素间影响关系错综复杂,安全管理难度大。我国在建核电站大多采用升级后的二代和三代技术,其建设要求进一步缩短工期,更新工艺,采用的模块化施工技术使得各专业工作之间存在更深层次的交叉施工,同时使用了更多的吊装能力更大的大型吊装设备,先进的施工技术对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核电建设单位基本采用EPC总承包的建造模式,其工程管理的关键是依赖于合格的承包商和总包公司的过程控制和程序,所以必须通过建立标准化的过程控制与程序,来加强对承包商的监督管理,从而提高核电建设的安全管理水平。因此,在核电建设项目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是提高安全生产能力的有效措施,一套科学、合理的安全标准化的系统能够提供有力系统安全保障和技术指导。
目前,在核电施工领域还没有国家统一的标准化建设指导文件,本文在充分借鉴各行业安全标准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安全标准化工作系统性、预防性、全员和全过程参与性以及自我持续改进等特点,以风险预控理论、本质安全化理论、目标管理理论和PDCA循环理论为指导,开展了如下研究工作:
第一、核电施工安全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我国大型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工作起步于2005年,经过几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核电工程施工领域,安全标准化建设还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缺乏系统性,管理上存在漏洞和死角;采用的标准较低,不利于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当前实行的标准化管理体系落后于核电施工技术的进步和升级,尤其缺乏对第三代核电施工技术的针对性;标准化管理体系得不到彻底的贯彻落实;企业参与比较被动等。
第二、核电工程施工的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基础,本文在设计安全生产标准化方案前对设计目标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核电施工工程具有大型建筑工程项目的高风险作业多、立体交叉作业多和管理难度大等共性安全风险特征。同时还具备一系列特有的风险,如工期长、投资巨大、工程规模和实物工程量巨大、设备系统和建筑结构复杂所带来的施工难度大和施工安全要求高、参建单位多、各类大型施工机械密集、吊装作业频繁、动火作业普遍、受自然灾害影响大等。其风险类型众多,主要风险类型就达20余种。主要影响因素为(1)自然风险(自然灾害、气候条件和现场条件);(2)社会风险(政治、经济、文化、法律);(3)技术风险(设计风险、施工风险和安装调试风险);(4)资源风险(人员素质风险和原材料供应与使用、设备供应和操作、资金供应等物的风险);(5)管理风险(组织协调风险、安全制度风险)等。
第三、核电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实施方案设计本文综合分析了核电工程施工风险的特点,把预防事故,减少隐患和“零”事故作为安全目标,在风险预控理论、本质安全化理论、安全目标管理理论及戴明管理理论的指导下,设计了一套安全标准化实施方案。该标准化方案从企业资质和人员素质、设备设施、作业条件以及安全管理四个维度进行了安全标准化建设。其中企业资质与人员素质标准化包括4项具体建设方案,设备设施安全标准化包括6项具体建设方案,作业条件标准化包括5项具体建设方案,安全管理标准化包括14项具体建设方案。共设计标准化方案29项,采取的标准化保障措施共计80余项。
第四、标准化实施方案有效性的定量评估针对安全标准化方案各要素指标存在模糊性和随机性的特点,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已建立的安全标准化体系进行有效性评估。评判结果表明该安全标准化体系方案的总体质量为“良好”,即该标准化方案能够满足当前安全生产的要求,能够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系统的安全保障和技术指导。
综上所述,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建立了一套适合当前核电施工工程的安全标准化实施方案,该方案对企业提高安全管理品质和相关部门制定核电施工安全标准化导则具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