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对旋风机和空气炮进行设计、流场特性研究、设计优化和实验测试。实验分别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对旋风机实验台和空气炮实验台上进行,数值模拟采用三维粘性流场计算软件NUMECA。本文共分正文和附录两个部分:正文部分报告对旋风机的设计、流场特性研究和实验的研究结果。通过理论分析,给出了适合对旋风机的前后排转子负荷比选择范围。通过数值模拟,探讨了使用模拟平面叶栅计算代替实验研究并利用三维优化模块进行叶型优化的方法,表明该方法可以通过自动寻优提高叶栅性能;对适用于对旋级的转子进行叶型优化后得到的新叶型损失降低,压力场更加均匀,尾迹区速度梯度减小;计算也表明,在低速状态下叶型损失主要由攻角决定,优化几何型线对叶片性能提高的空间有限。对旋级的叶顶间隙研究表明,间隙损失是对旋风机损失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间隙增大,不仅流量降低,压升也不断降低,间隙对效率的影响比普通轴流风机更为显著;间隙泄漏涡在前缘下游开始发展,旋涡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涡心离开吸力面的位置沿流向基本成线性,掺混损失区域不断扩大;后排转子泄漏涡的强度和影响区域均明显大于前排转子,在后排转子流道内可以看到前排转子泄漏涡衰减的轨迹;在设计中必须重视间隙的影响,以控制间隙损失。最后运用S2设计程序与三维流场分析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显著提高了对旋风机叶轮级和整机的性能,优化设计的对旋风机稳定运行区域宽广,流量全压特性好,达到了设计要求,在70~130%设计流量范围内稳定运行无喘振,在70~116%设计流量范围内全压效率均达到80%以上,设计点的整机全压效率达到86%,而且后排转子电机在全工况范围内无超负荷运转,避免了常见的二级电机烧毁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分析对旋风机的流场特性和损失机理,揭示了制约对旋级效率进一步提高的关键在于控制前后排转子的叶根区域损失,这有望通过优化前后排转子径向负荷匹配和采用子午加速轮毂的设计实现。附录部分报告空气炮的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的研究结果。理论分析表明,空气炮排气喷管直径、空气炮活塞筒开口方式和矢量喷管是空气炮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合理的改型参数尺寸,在此基础上加工了优化改型后的实验件。实验对比表明,数值模拟较准确地计算了空气炮的定常和非定常性能,通过改型设计,KL50型空气炮的冲击力比原型机普遍提高50%以上,在罐内压力0.8MPa的工况下提高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