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孤岛效应的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vpml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伏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发电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它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技术问题,如:最大功率跟踪,并网及孤岛效应等。为了保证光伏并网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本文以单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孤岛效应及其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本文首先采用基于三角波比较方式的双环PI控制策略,运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搭建了单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仿真模型。同时,建立了电流环的数学模型以及对滤波器进行了选型设计。通过仿真模型,实现了单相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   其次,本文分析了孤岛效应的机理,确定了负载品质因数Qf,并且搭建了孤岛效应发生模型。通过仿真模型,模拟了孤岛效应的产生。在此基础上,对目前现有的孤岛检测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经比较,本文采用了一个周期加入扰动的主动移频法进行孤岛检测。该方法根据加入扰动的不同,可以分为加入固定扰动的主动移频法和带反馈的主动移频法。本文分别对这两种方法的原理进行了阐述,并对其相关参数进行了设计。   最后,本文采用QfoxCnorm坐标系法,分别对基于一个周期加入固定扰动的主动移频法及带反馈的主动移频法在孤岛检测盲区方面进行了分析。经比较,带反馈的主动移频法的孤岛检测盲区明显小于加入固定扰动的主动移频法的孤岛检测盲区。同时,通过仿真软件,分别对这两种方法搭建了系统整体模型,算法模型和算法添加模型,从而实现了这两种方法的孤岛检测。在此基础上,以感性负载为例,比较了这两种方法的检测时间。仿真结果表明,在检测时间方面,带反馈的主动移频法明显优于加入固定扰动的主动移频法。
其他文献
重力坝作为水利枢纽建设的主要坝型之一,其坝基深层的抗滑稳定安全性一直是工程设计中最关键和最受关注的问题。随着我国水电事业的高速发展,目前拟建或在建的高混凝土重力坝
水气两相流广泛地存在于各个领域,由于其流动复杂性和实验量测手段的限制,使气泡在水流中运动特性的了解和认识不够深入。单个气泡在静水中上升运动的研究排除了各种复杂因素,是
坝后式厂房为水电站厂房布置的一种形式,对于混凝土坝,其厂房多紧靠坝体布置,两者一般用缝分开。压力钢管在通过厂房与坝体之间的分缝时,需要采取一定的过缝措施,如采用伸缩节。近
墩柱结构是广泛应用于桥梁,码头,以及海上平台等水工建筑的基础结构之一,水流冲刷墩柱附近的泥沙时,减小了墩柱的入土深度,会造成墩柱桩基失去稳定,对结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解决新疆盐碱化地区较为普遍存在的混凝土遭受硫酸盐侵蚀问题,从充分利用新疆当地Ⅱ级粉煤灰资源入手,以Ⅱ级粉煤灰作为掺合料配制混凝土及胶砂试件,通过试验、观测,对水胶比为0.40、0.35、0.30,Ⅱ级粉煤灰掺量为30%、40%和60%的混凝土强度特性和抗硫酸盐侵蚀性能进行了分析;对试验中各组试件进行了外观形态观察和电镜微观分析。通过研究发现:(1)对于掺Ⅱ级粉煤灰混凝土,影响其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