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SEM、立体光学显微镜和微拉伸粘结强度实验,探讨改变粘结处理方法:如选择不同的酸蚀粘结系统、光固化灯、自酸蚀粘结处理时间,对氟斑牙釉质粘结强度的影响。这将有助于临床医生根据氟斑牙的病情选取合适的粘结处理方式,从而获得更佳的粘结修复效果。方法:本课题共分为以下三个实验。实验一:不同酸蚀粘结系统对氟斑牙釉质粘结强度的影响。收集120颗高氟地区正畸拔除的完整无龋坏离体第一双尖牙,贮存于0.5%苯扎氯铵溶液。按照氟斑牙TFI评分,将所收集的牙齿分为4组(正常牙组TFI=0,轻度氟斑牙组TFI=1-3,中度氟斑牙组TFI=4-6,重度氟斑牙组TFI=7-9),每组各30颗离体牙。然后依据粘结剂的种类每组再随机分为3个亚组(OptiBond All-In-One组,Adhese组,Adper Single bond plus组),各10颗。选取离体牙颊舌面的釉质牙骨质界上方0.5mm至牙尖下方2mm的范围作为实验部位,超硬石膏固定牙根,在水雾下高速磨除1mm实验区牙釉质,以获取均匀的新鲜釉质。根据分组条件,选用相应的酸蚀粘结剂进行粘结处理,加压充填光固化复合树脂Z350 4mm,分层光固化40s,充填完成后将实验试样置于蒸馏水中保存。24h后采用慢速电磨金刚石锯片,在流水的情况下垂直于离体牙树脂充填面进行切割,获得若干1mm*1mm*8mm实验试件,从中选取2根形态最为标准的试件作为实验品,用502胶水固定于自制的牙科夹具上。通过电子式万能实验机,在1mm/min的加载速度下,观测试件在拉伸断裂时最大的微拉伸粘结强度。测量完成后,在立体光学显微镜放大*45倍情况下,观测试件的断裂模式。实验二:不同固化光源对氟斑牙釉质粘结强度的影响按照TFI评分,收集完整无龋坏的离体中度氟斑牙30颗,贮存于0.5%苯扎氯铵溶液。根据光固化灯类型(Bluephase?20i,Elipar Freelight2,ALC-50),将所收集的牙齿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0颗。选取离体牙颊舌面的釉质牙骨质界上方0.5mm至牙尖下方2mm的范围作为实验部位,超硬石膏固定牙根,在水雾下高速磨除1mm实验区牙釉质,以获取均匀的新鲜釉质表面。35%磷酸酸蚀釉质表面1min,冲洗吹干,涂布全酸蚀粘结剂Adper Single bond plus。按照分组要求选择相应的光固化灯,光固化10s,加压充填光固化复合树脂Z350 4mm,并分层固化。充填完成后将试件置于蒸馏水中保存24h。选用慢速电磨金刚石锯片,在流水的情况下垂直于离体牙树脂充填面进行切割,获得若干1mm*1mm*8mm实验试件,从中选取2根形态最为标准的试件作为实验品,用502胶水固定于自制的牙科夹具上。通过电子式万能实验机,在1mm/min的加载速度下,观测试件在拉伸断裂时最大的微拉伸粘结强度。测量完成后,在立体光学显微镜放大*45倍情况下,观测试件的断裂模式。实验三:不同自酸蚀粘结处理时间对氟斑牙釉质粘结强度的影响收集240颗高氟地区正畸减数拔除的完整无龋坏离体第一前磨牙,贮存于0.5%苯扎氯铵溶液。按照氟斑牙TFI评分,将所收集的牙齿分为4组(正常牙组TFI=0,轻度氟斑牙组TFI=1-3,中度氟斑牙组TFI=4-6,重度氟斑牙组TFI=7-9),各60颗离体牙。然后每组再根据粘结处理时间分为6个亚组(15s,30s,60s,90s,120s,150s),每个亚组各10颗。选取离体牙颊舌面的釉质牙骨质界上方0.5mm至牙尖下方2mm的范围作为实验部位,超硬石膏固定牙根,在水雾下高速磨除1mm实验区牙釉质,以获取均匀的新鲜釉质表面。根据分组条件,涂布自酸蚀粘结剂OptiBond All-In-One后,吹匀,分别静置15s,30s,60s,90s,120s,150s后,光固化10s。加压充填光固化复合树脂Z350 4mm,并分层固化,充填完成后将试件置于蒸馏水中保存。24h后选用慢速电磨金刚石锯片,在流水的情况下垂直于离体牙树脂充填面进行切割,获得若干1mm*1mm*8mm实验试件,从中选取3根形态规则的标本作为试样。其中1根试样采用超声波振荡60s去除实验样品中的杂质,放于100%乙醇中进行2小时脱水干燥,然后进行表面溅射喷金,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氟斑牙釉质粘结界面的形貌特征。将其余2根实验试件用502胶水固定于自制的牙科夹具上,通过电子式万能实验机,在1mm/min的加载速度下,观测试件在拉伸断裂时最大的微拉伸粘结强度。测量完成后,在立体光学显微镜放大*45倍情况下,观测试件的断裂模式。结果:实验一:在正常牙组中,3种粘结剂均能取得很好的粘结效果,微拉伸粘结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断裂模式最常见的是混合破坏,OptiBond All-In-One是混合破坏最多的组;轻中度氟斑牙组中,Adper Single bond plus和OptiBond All-In-One均能获得较强的釉质粘结强度,优于Adhese(P<0.05)。断裂模式最常见的是粘结面破坏,中度氟斑牙Adhese组是粘结面破坏最多的组;重度氟斑牙组中,全酸蚀粘结系统的粘结效果优于自酸蚀粘结系统,依次为Adper Single bond plus>OptiBond All-In-One>Adhese(P<0.05)。断裂模式最常见的是粘结面破坏,其中Adhese组是粘结面破坏最多的组。实验二:三组所获得的氟斑牙釉质微拉伸粘结强度具有显著差异,分别为Bluephase?20i>FreeLight>ALC-50(P<0.05)。断裂模式最常见的是粘结面破坏,ALC-50是粘结面破坏最多的组。实验三:不同自酸蚀粘结处理时间下,试件粘结界面的形貌特征出现改变;正常牙釉质粘结强度高于氟斑牙牙釉质(P<0.05),且在30s和15s能取得较好的粘结效果;轻中度氟斑牙在120s获得最好的粘结效果(P<0.05);重度氟斑牙在90s组中粘结力最大(P<0.05);断裂模式最常见的是粘结面破坏,15s组的重度氟斑牙是粘结面破坏最多的组。结论:针对于氟斑牙的釉质粘结,不同粘结处理方法的选择对最终的粘结强度影响巨大。临床医生可根据氟斑牙病情程度来选择合适的粘结剂,固化光源,以及自酸蚀处理时间等,以获得更好的粘结修复效果,降低失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