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正式公布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新协议确立了更精确、更全面、更敏锐的风险评估体系,对银行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下内部评级法的理论及其应用进行的深入研究,结合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试图为建立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提供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
本文采取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及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本文不光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下内部评级法做了深入的介绍和分析,而且还结合了对国外商业银行运用内部评级法的分析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另外本文还运用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数据,对KMV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问题做了实证研究。
本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前人的研究成果,还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介绍了巴塞尔协议及其发展历史。
第三章先是介绍了信用风险的涵义和特征,继而也介绍了国外比较流行的几种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包括“5C”信用评分法、Z-score违约预测模型、信用度量术模型、KMV模型、信用风险附加模型、信用组合观点模型。
第四章详细的介绍了内部评级法的基本内容,另外对内部评级法在国外商业银行的应用做了一些介绍,本文主要是对花旗银行的内部评级法做了简要的分析。所谓内部评级是由银行专门的风险评估人员,运用一定的评级方法,对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按时、足额履行相关合同的能力和意愿进行综合评价,并用简单的评级符号表示信用风险的相对大小。
本文就KMV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做了实证研究,选取了相同行业(钢铁行业)的10家上市公司,计算出其违约距离,并计算出违约距离(DD)与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612,表明违约距离与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之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净资产收益率高的优质公司的违约概率要小于净资产收益率低的绩差公司。违约损失率的大小和以下因数有密切的关系:宏观经济周期、行业因素、项目因素、公司因素。违约损失率的计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历史数据平均法、数据回归分析法、隐含数据分析法、现金流分析法。
第五章就内部评级法在我国的发展状况以及在我国发展所要面临的障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主要面临着以下一些障碍:数据积累严重不足、管理技术传统而落后、信用文化基础薄弱、社会信用环境缺失、艰难的资本充足率、稀少的风险管理和技术人才、缺少适合我国国情的相关风险度量模型、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
第六章从分析构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的意义开始,继而对构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提出了几方面的建议:一、按照内部评级法的要求积极作好数据准备工作。二、积极学习国外同业的评级思想与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开发适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型。三、坚持本土化原则发展内部评级法。四、设计与内部评级相匹配的新的信贷流程和信贷组织架构。五、为实施内部评级法积极培养人才。六、加强银行信用文化建设。
本文的价值在于结合了我国的实际情况,就我国商业银行建立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提出了一些基础性建议。另外,国内对内部评级法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以定性分析为主,本文在定量分析方面也下了一定的工夫,本文对违约概率(PD)和违约损失率(LGD)的度量方面做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并对用KMV模型度量违约概率的方法在我国的适用性做了实证研究,研究的方法也摆脱了前人用绩优公司和ST公司进行简单比较的方法,而是通过计算样本公司的违约距离(DD)和净资产收益率(ROE)的相关系数来进行研究。
我国银监会虽然明确提出中国银行业在新协议实施的最初几年将仍执行1988年的旧协议,但是在新协议的内部评级法方面银监会却持积极态度,鼓励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加快内部评级体系建设,并表示将在条件成熟时,采用内部评级法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进行监管。对内部评级法进行研究,是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当务之急,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在加入WTO后能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