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正经历着一场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社会生活领域的重大历史变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转型不断加速,原本单一的集体和国家所有制经济结构向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结构转变,传统政府管理模式下的二元社会结构日益受到冲击并逐步走向瓦解,新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开始显现,大量的原来囊括于单位之中的单位人迅速演变为独立的社会人。在公共管理视野下,这些结构性的变化,给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发展及其政治功能的发挥产生了深刻影响。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个无以回避的客观现实开始显露:社会群体开始分化,青年群体结构和青年需求呈多元化发展,青年社团大量涌现,青年社会问题日益增多,共青团组织对青年的有效覆盖和在青年中的影响力有所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从复杂的客观情势中探寻共青团的发展规律,共青团如何转变其自身职能,以更好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并服务青年群体,就成为本文探讨和写作的核心内容。在论文的第一部分,笔者主要是对共青团职能转变中涉及到的管理学理论进行分析,这其中包括第三部门理论、社会治理理论、社会转型理论等,从对这些理论的分析中,阐明共青团作为参与社会管理的主体,其自身转变的理论依据。论文的第二部分主要是围绕共青团职能转变的需求即必要性进行分析。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多个方面明确指出当前一个时期各级要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逐步强化群团组织、社会团体在社会管理服务中的作用发挥。2015年、2016年8月党中央分别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意见》和《方案》高屋建瓴的分析了当前我国群团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创造性的提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概念,是我们党历史上对群团工作及共青团最全面、最系统、最集中的一次部署。我们由此可以看出,加快共青团职能转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当前处理好青年和国家关系的必要要求,是提升团组织管理青年服务青年职能的必然要求。其职能转变是历史条件下共青团自身发展、青年群体发展、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论文的第三部分中,笔者主要是结合自己的基层工作经验,从实现共青团职能转变的三大途径展开分析,即继续发挥传统的组织动员作用,更好的带领和发动青年;继续在资源整合上下功夫以更好的服务青年创业;创树青年工作品牌,提升共青团工作的时代先进性和整体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