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不同年龄段老年衰弱性疾病临床证型收集,总结老年衰弱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期待揭示证型在老年衰弱过程中变化规律,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临床研究200例老年衰弱患者,采用专家咨询的方法并结合系统聚类分析法总结出老年衰弱的中医证型特点,对患者进行证型分组,采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各个证型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证候特征等进行归纳,对各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所收集到的200例患者中,证型分布上以气血亏虚证最多(占39.0%),其次分别为脾虚痰湿证(占36.0%)、肾精亏虚证(占15.0%)、脾肾阳虚证(占10.0%)。2.各年龄段证型分布规律不一致。60~69岁:以气血亏虚证及脾虚痰湿证为主,构成比分别为37.11%、36.09%,各证型构成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X2=21.227,P<0.01);70~79岁:主要以气血亏虚证为主(42.18%),其次是脾虚痰湿证(34.39%),各证型构成比差异显著(X2=19.625,P<0.01);80~岁:各证型构成比肾精亏虚证为12.8%,气血亏虚证为41%,脾肾阳虚证为10.25%,脾虚痰湿证为35.89%,构成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X2=11.564,P<0.01)。各证型在各年龄段分布也有差异,在60~69岁年龄段构成比份额最大,其次是70~79岁年龄段。其中,气血亏虚证在各年龄段的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X2=7.62,P<0.05),脾虚痰湿证在各年龄段的构成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X2=9.493,P<0.01)。3.不同老年衰弱性疾病证型分布规律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糖尿病:以脾虚痰湿证为主(构成比分别为57.14%),各证型构成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X2=37,P<0.01);高血压病:脾虚痰湿证及肾精亏虚证为主:,两者构成比分别为41.17%、38.25%,各证型构成比差异显著(X2=13.294,P<0.01):冠心病:气血亏虚证构成比为83.68%,高于其它各证型(X2=90.02,P<0.01)。脑卒中:以气血亏虚证及脾虚痰湿证为主,二者构成比均为39.47%。14.632,P<0.01)。肾病综合征:各证型构成比肾精亏虚证为26.09%,气血亏虚证为8.69%,脾肾阳虚证为34.79%,脾虚痰湿证为30.43%,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X2=3.607,P>0.05)。4.BMI指数水平在各个证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就均数而言,各证型以及总体BMI水平都处于瘦弱范围。5.出现频率前6位的症状依次为体弱乏力、头晕耳鸣、消瘦、神疲、头晕眼花、失眠,所占比例依次为 97.5%、55.0%、53.0%、48.5%、47.0%、39.5%。6.所有中医舌脉症状中以苔薄、脉细所占比重最大,分别为38.0%、39.5%;其次舌质淡胖或有齿痕、唇舌淡白、舌苔白滑、舌淡苔腻脉滑均占有较大比重,依次为31.5%、31.0%、29.0%、27.5%。7.本次调查中老年衰弱患者男女比例为0.626:1,女性患老年衰弱的可能性更大一些。结论:1.对老年衰弱患者辨证分型时,气血两虚证、脾虚痰瘀证相较其它证型而言更为常见。2.各年龄段证型分布规律不一致。60~69岁老年人以气血亏虚证及脾虚痰湿证为主,70~79岁老年人主要以气血亏虚证为主,其次是脾虚痰湿证,各证型构成比差异显著;80~岁老年人各证型构成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各证型在各年龄段分布也有差异,在60~69岁年龄段构成比份额最大,其次是70~79岁年龄段。其中,气血亏虚证在各年龄段的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脾虚痰湿证在各年龄段的构成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综上,老年衰弱患者以老年患者为主,发病有年轻化的倾向。3.不同老年衰弱性疾病证型分布规律显著统计学差异。糖尿病以脾虚痰湿证为主,各证型构成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高血压病以脾虚痰湿证及肾精亏虚证为主,各证型构成比差异显著;冠心病以气血亏虚证构成比最高,高于其它各证型。脑卒中以气血亏虚证及脾虚痰湿证为主。肾病综合征以各证型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4.老年衰弱与低BMI、瘦弱存在一定联系。5.本次调查中女性患老年衰弱的可能性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