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大黄黄连泻心汤煎煮方法古往今来争议颇多,为此通过本课题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大黄黄连泻心汤中"麻沸汤"的具体温度和"须臾"的时间范围,以明确其具体温度和时间。方法:以大黄黄连泻心汤中大黄素、小檗碱、黄芩苷的浸出量和大鼠的胃蛋白酶活性、溃疡指数(UI)、一氧化氮(NO)、血栓素内皮素(ET-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前列腺素(PGE2)等这几种生化指标为依据,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大黄黄连泻心汤中大黄素、黄芩苷、小檗碱三种成分的含量和麦特氏法测定胃蛋白酶活性,以Guth标准计算溃疡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验法(ELISA)测定NO、ET-1、SOD、MDA、EGF、TGFβ-1、PGE2 的含量。结果:大黄素含量在70℃条件下浸渍15min浓度最高,小檗碱在100℃热水浸渍48min的条件下浓度最大,黄芩苷在85℃热水浸渍48min的时候浓度最大。A、B、C、D、E、F、G、H各组的溃疡指数均明显降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第F组溃疡指数最低,溃疡指数为0.33±0.58,以此为基准大黄黄连泻心汤在85℃温度下浸渍48min时使溃疡修复的效果最好;A、C、E、G各组与模型组相比,这四组胃蛋白酶活性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以此为基准大黄黄连泻心汤在100℃条件下浸渍48min效果最好;各组与模型组相比较PH值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A、B、C、D、E、F、G、H各组NO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I组与模型组比较有差异(P<0.05),E组ET-1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这两个指标为依据可以得出在85℃下浸渍15分钟效果比较好;D组SOD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E组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MDA含量当中E、F、I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其他各组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综合两个指标可以得出在85℃下浸渍15分钟效果最好;PGE2含量当中E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GFβ-1含量中E、G两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F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组与模型组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EGF含量中D组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组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综合这三个生化指标最优的浸渍条件为85℃下浸渍15分钟。结论: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动物实验,可以初步得出大黄黄连泻心汤最佳浸渍条件为85℃条件下浸渍15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