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全球越来越多的政府和学者都意识了到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要性,针对区域之间旅游合作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旅游圈,是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区域旅游合作较为成熟的重要标志。旅游圈在地理学上意义上来说是一种空间组织,从旅游资源的供给和需求方面来看,组成旅游圈的区域大小本身有合适的规模,适度的规模有助于提升旅游圈内各区域的整体效益,过大或过小的旅游圈则会使旅游圈的整体效益下降,如:组成旅游圈的区域太大会使供给大于需求,从而形成旅游圈内各城市互相竞争的局面,也会造成旅游圈内的旅游资源闲置而造成资源浪费、地区合作成本虚高等问题;而如果组成旅游圈的区域太小会使供给大于需求则会造成旅游资源不足的问题,使该旅游圈相比于其他较为成熟的旅游圈显得竞争力不足而对游客的吸引力降低,造成旅游圈整体效益的下降。因此,旅游圈的适度规模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如果找到一种科学的方法能够测度并识别出旅游圈的适度规模,会对我国旅游圈的构建和发展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当前学者们对于旅游圈适度规模的研究主要是从两个角度进行的,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在定性研究方面,主要利用核心——边缘结构理论划分旅游圈的边界,这种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依据人为主观因素来进行旅游圈边界的划定,因此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定量研究方面,主要是从需求溢出的角度进行旅游圈适度规模的研究,主要有联立方程模型、似不相关模型、缺口法模型、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和基于自主体的模拟方法五种方法。其中,联立方程模型、似不相关模型、缺口法模型这三种模型只能测度两两地区之间的旅游溢出效应,而不能测度多个城市形成的旅游圈的旅游溢出效应;基于自主体的模拟方法虽然能测度多区域之间的溢出效应,但该方法没有考虑到旅游需求在地理上的空间的相关性,而旅游圈中城市间旅游需求之间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不考虑空间相关性所测度的旅游溢出效应结果可能是有偏的,存在误差。使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则不仅能够对多区域的溢出效应进行测度,而且很好的考虑了旅游圈中各城市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因此,对我国的旅游圈适度规模研究采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更为合理。 本文基于全国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将空间杜宾模型应用于旅游圈规模适度性问题研究,从而更有效地测度旅游圈的旅游溢出效应,并据此得出旅游圈的最优适度规模。论文展开实证研究的步骤为:以我国2004-2013年的340个地级市的国内游客数量为被解释变量,以公路里程数、5A级景区数量、区域面积等多个变量为解释变量,分别对全国、国内东部及中西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旅游需求的旅游溢出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旅游圈的适度规模分析。研究发现,全国、国内东部及中西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旅游需求均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在全国范围来看,构建旅游圈的适度规模为[6,9]个城市;将全国按照三大经济带的标准分为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构建旅游圈的适度规模为[5,9]个城市,中西部地区构建旅游圈的适度规模为[22,26]个城市;接下来用长三角进行如上结论的验证并对其进行规模适度性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当前旅游圈规模过大,其适度规模应为[10,13]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