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几年环境污染逐渐加剧,每到冬季北方大部分城市就频频遭受雾霾的侵袭,极大的影响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党的十八大已经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将保护环境作为重要的政策目标,从而促进人民生活福祉的提升。对于新世纪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便是人才,人才的积累和快速提升有助于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在东北地区人力资本大量外流导致了东三省经济排名靠后,本地区政府采取怎样的政策吸引人才成为了地区发展的关键一环。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研究发现,人力流动的偏向受到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教育投入、就业率以及工资水平的影响,然而受环境水平影响的这一因素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就业分析报告显示,现阶段大学毕业生偏向于环境状况水平较高的城市,将地区环境水平作为其职业选择的因素之一。地区的环境状况已经对人才的流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环境规制对人才流动偏向机制的研究,探讨其存在的作用机理对现阶段中国政府应该采取怎样的环境规制政策以及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如何制定下一阶段改革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环境规制对人才流动偏向调节的理论研究是通过引入过度变量工资水平作为桥梁的,重点分析了收入效应对人才流动的影响,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治理从而引出了治污效应对人力资本的偏向的影响。环境规制实施对人力资本分布的影响效应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使得企业加大资金研发投入或者引进新设备、新工艺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人力资本积聚具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企业为了削减生产成本,采取降低劳动工资或者裁减员工方式而造成人才外流,降低了本地区人力资本的积聚。企业所采取的行为是调节机制分析关键,企业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决定着人力资本流向,通过分析环境规制的综合效应提出了影响人力资本偏向的机制假说。以平均工资为传导变量,探讨了环境规制对人才流动偏向的调节机制,并运用系统GMM方法对2003—2015年30个省会城市的面板数据分别从环境规制对平均工资影响、平均工资对人力资本影响、环境规制对人力资本影响三个角度入手进行回归分析。构建环境规制对人才流动偏向的门槛模型,来分析规制强度对人力资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的增强降低了工人工资水平,工资水平的降低进一步使人才外流,不利于本地区的人才集聚,环境规制引致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并没显现出明显优势,对人力资本积聚影响较小;地区生产总值、科技研发投入对人力资本积聚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当地政府为例吸引高素质人才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所要采取的策略便是:制定适宜的环境规制政策、发展地区经济提高工资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大科学、教育资金的投入、降低本地区的失业率。规制政策的制定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应该选择在第一门槛值和第二门槛之间,过高会阻碍地区人力资本积累,过低会造成本地污染过重从而人力资本积累过低。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既能提高就业率又能吸引高水平的人才到本地工作,在新引论的产业升级的大好条件下,当地政府要抓住时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本文从引入平均工资作为传导变量提出了偏向机制,验证了环境规制对人力资本偏向存在一种负向关系,又通过门槛模型的设定对上述结果进行论证。通过对数据搜集、理论构建、模型假设、门槛设定等计量分析,但是影响人力资本分布的因素众多,变量数据庞大以及理论模型设定等外在影响以及部分数据回归结果显著性可能水平并不理想,对于上述存在的缺陷会在后续研究中重点加以改进。本文从整体上,以人力资本理论和环境规制理论为指导,从计量的角度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人才流动偏向的影响。对于现阶段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地方政府在人才政策和环境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帮助并提供参考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