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退休人员已经成为我国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群体。这个巨大的社会群体有着固定的经济收入,丰富的人脉资源和规律的作息时间等特点。众所周知,退休是国家针对老年人的一种福利制度,也是一段极具挑战性的转型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虽然退休前大部分老人已经有思想准备,但是一旦离开了倾注多年心血的岗位,打破了扮演的一定固态形式的社会角色,他们一时之间会难以适应。因为退休使他们意识到自身在社会中的存在感的弱化,现实角色与个人身份愿望无法匹及以及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不再强烈,甚至社会影响力也因退休明显减弱。为了提高退休老年人的适应能力,我国在1982年提出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养老方针,1996年把它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如此看来,在人口老龄化的政策背景下,“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热点。退休人员离开了陪伴多年的工作岗位和人际交往的圈子,回归到安逸的家庭生活,从生活方式上来说,是“职业角色”到“休闲角色”的转变;从社会地位上来看,是由“决策角色”到“平民角色”的过渡;从人际关系上来说,是交往的人群原以“工作中心”的同事调适成以“家庭中心”的家人为主。这种角色转变是对离开岗位时间不久的退休人员生活和心理上的一次很大冲击,很容易引发退休人员角色调适的失败。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引起退休人员角色调适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三种,它们分别是旧角色消失引起的角色中断,角色需要和角色能力之间,角色愿望和传统角色期待之间的差距产生的角色冲突,以及退休人员生活支持问题,身份不被自身认同和社会标签化等社会支持因素等。针对这些原因笔者做出了相应的对策分析。为了突出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价值,笔者以苏州市高尔夫花园退休不满两年的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他们的深入接触,运用观察法和半结构访谈的调查研究方法,招募并筛选小组组员,严格按照建立专业关系、收集资料、评估和分析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估结果的流程,对单位社区中退休人员角色调适问题进行社会工作介入,帮助组员更好的适应全新的社会角色,本次研究不仅能够在理论上拓宽对退休人员角色调适领域认识,丰富老年继续社会化理论研究成果,还在实践领域加深社会对退休人员的认识,为促进和谐家庭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方面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