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权能场域论是政府理论研究中的基础性问题。政府权能作用基础、政府如何实现权能作用最大化、政府怎样使其权能与权能基础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关系是每个国家的政府都十分关注的现实问题。本文对政府权能场域论进行了研究。
⑴分析了研究政府权能场域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认为政府权能场域问题既是重要的政府理论问题,也是政府实践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只有从场域的视野研究政府权能问题才能揭示政府权能及其作用的综合性、复杂性、延展性,才能揭示政府权能运行与其场域基础之间的规律性。论文在归纳分析中外政治学理论关于政府特性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政府在政治社会关系中呈现的角色多样性是运用场域理论分析政府权能场域问题的前提。20世纪人类思想发展过程中突显的“场”概念和场思维方法具有普适性,场理论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地位日益突出,为用场方法分析政府权能场域问题提供了可行性。
⑵从关系和实体两个方面分析政府权能这一核心概念。分析了政府权能的内涵与实质,揭示了政府权能是政府权力在实施过程中的权、势、威与能的综合体现,是政府权力、职能和能力的实现状态和相互之间统一性关系和状态的体现,揭示了政府权能的实体性、关系性和历史性等特性。对政府权能与政府权力、政府能力、政府职能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区别研究。
⑶研究了政府权能场域的性质、研究了政府权能场域的构成要素及其特征。认为政府权能场域不仅是政府存在和政府权能发挥作用的基础,而且也是政府权能获取与维系的条件和前提,是促动政府权能运动的力量。认为“政府权能运行依存的场域”不同于“政府基础”,政府权能场域的构成要素复杂,政府权能场域不仅包括政府权能运行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即历史传统、政治环境、社会基础、经济基础与文化基础等因素,而且包括政府权能运行与发挥作用所需要的外在性关系基础与内生性关系基础。政府产生时的情形不同,其权能场域的构成必然不同,强取性政府与承继性政府的权能场域基础有不同的构成要素;维系政府权能场域的要素有政府自身性要素与外在性要素,它们对政府权能场域运行起着维系功能和推动作用。论文分析了构成政府权能场域的时空要素、实体性要素、象征性要素、过程性要素和结果性要素,以及这些要素本身的具体构成。论文研究了政府权能场域具有的综合性、转依性、伸延性、转继性等特征.
⑷从政府权能的外部场域和内部场域两个方面研究了政府权能场域的型塑过程。认为国家与社会、国家与公民之间的权力关系结构是政府权能作用的外部空间,是政府权能运行依存的外部场域,并从西方国家与社会、国家与公民之间权力关系的历史演变中探讨政府权能场域的型塑过程及其变化。研究了古希腊罗马时期、西欧中世纪时期、以及近代以来的西方国家与社会、国家与公民之间的权力关系结构及其政府权能。论文认为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及其权力结构是政府权能运行依存的内部场域,分析了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中确立的国家权力关系及其权力结构,认为分权制、代议制、政党政治等是现代西方政府(广义的政府)权能作用的内部场域,西方国家政府的权能是在这些具体制度的基础上运行的。
⑸归纳分析了政府权力的有限性问题和政府权能作用的边界问题。认为宪法和法律、公民权利、社会权利、以及社会道德等因素是约束和制约政府权力的基本因素,对政府权能起着重要约束作用。指出政府行为越界是世界各国政府行使权力时存在的普遍现象,引起政府行为越界的原因是既有政府自身动机,也有政府自身之外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法律等方面的原因,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政府行为越界形式多种多样,政府行为越界程度不同,产生危害影响的大小也不相同。论文强调避免政府行为越界,把政府权能维持在合理的边界内,对政府充分发挥权能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⑹分析了这些耦合关系产生的原因,分析了这些耦合关系的客观性,认为政府、政府权能与其场域基础之间的耦合关系具有一致性和非一致性特征。分析了政府体系构成要素与其权能场域基础各要素之间存在的四种耦合关系模态,即整体一致性耦合与局部关联性耦合;长期一致性耦合与短暂关联性耦合。研究认为引起政府权能场域变化的原因很多、条件复杂,推动政府权能场域运动和变化的动力来自于政府与其权能场域基础之间的内在矛盾。政府权能的扩张与公民和社会对政府权能扩张行为的阻止形成了紧张关系,“扩张”与“阻滞”成为推动政府权能场域运动的基本力量和基本矛盾,“扩张”与“阻滞”是政府权能场域运动过程中的两种势力、两种状态。政府权能只有适应场域基础的变化,权能重心适时位移,才能适应权能场域的要求并与权能场域基础保持一致。
⑺对政府权能运行所依存的场域基础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政府权能发展及其场域基础的变化,分析了新中国政府权能场域的型构过程,以及政府权能场域的主要内容;重点分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政府权能场域的变化,揭示了社会转型期中的政府权能特点,指出政府应当在权能场域变化的基础上建树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