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思维下的江南传统木构建筑探析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3933420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关于江南传统木构类型及其营造技术、整体稳定性、建构思维及相关问题的研究。 建筑作为人类营建行为的产物,其结构形式的生成是基于建构思维之上的。人类自新石器时期就因地域环境差异开始了不同类型的营造活动,渐形成差异显著并影响深远的建构思维。第一章首先就“建构”定义及其在中国背景下所赋予的新内涵进行反思;第三章以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与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为例,着重探讨了早期营建活动与后世体系多样、成熟复杂的中国传统木构结构类型的渊源关系。 第四章着重对穿斗构架特征、木构架类型及其演进关系进行探讨。其中对穿斗构架的考察择要讨论了其构架形式特点、榫卯特征、立架与模数特点;而对木构架类型与演进关系的考察,则以构架整体稳定性为判断标准,依次对类型分化前提、构件受力性质、节点特色、建构思维差异等逐一探讨,力求在注意理论的逻辑一致性同时完成合理的推测性论断。 第二章和第五章将论述的中心聚焦于江南地区。第二章就江南的历史沿革及木构技术的兴盛进行概述。第五章先就江南地区穿斗木构的区域体系特征和影响关系进行探讨,并进行了实证分析与比对研究:一例为具有形制样式与建构意义双重研究价值的浙南时思寺建筑,另一例陶林二公祠因全落架的工程性质而具有建构考察价值。以上三个章节为本论文之重点所在。 第六章分别就《营造法式》中“地袱”与“栔”、“足材”与江南的关系进行考察,在深化认识《营造法式》与江南渊源的同时,也力求丰富《营造法式》的认知、研究方法。
其他文献
从公园到住区,从街区到城市,中国当代城市景观主要反映的是经济、社会、文化转型的结果。由于消费文化的超前性和移植性,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不一致性,中国当代城市景观呈
商业文化是人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商业步行街又是一个城市中最有活力的部分,既标志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又反映城市的形象特征、城市的人文历史风貌。我国掀起了步行街的
学位
全球化与快速城镇化给城市设计带来了新的考验,传统的基于现状的城市设计已不能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缺乏战略思考。全文的技术路线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从人类最初始的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再到工业社会直至如今的信息社会,每一个阶段的文明都是建立在文字与图像叙事的基础之上,同时每一次文明的变革都将这种叙事方式的变革并重新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在新城的建设领域出现了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其中对住区规的划改良,可借鉴外来经验有针对性地建立创新的规划体系。邻里思想是西方居住区规划理论中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表演艺术形式多样,内涵丰富,观演空间作为观演行为活动发生的场所,更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这种观演活动并不局限于观演建筑当中,而是同信仰
城市空间隔离和大拆大建所带来的问题是本文的出发点,上海大量存在的工人新村及其发展的行列式小区是这一问题的主要发生地之一。   本文选择它们的边界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层
近年来,随着厦门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与会展市场的繁荣,城市商务酒店已成为厦门休闲旅游人员、出差参会人员和商务办公等人员首选的住所,厦门五星级商务酒店也在此优越的市场背景下
传统聚落和民居作为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深刻记载了中华文明的变迁和兴衰,同时也以建筑独到的方式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人文、经济交往、政治法规、礼仪风俗等等重要的且深层次
本文研究从“昆阳镇地域文化景观规划与旅游开发”这一具体实践项目出发,针对该项目遇到的地域文化景观规划设计及旅游开发的实际问题,就如何来认识地域文化景观资源,如何来展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