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其治疗费用高、预后差,它的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CKD-MBD)是慢性肾脏疾病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在CKD早期就可出现,且随着CKD的病情进展逐渐加重,最终导致多系统功能损伤的严重后果。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不仅可以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且与CKD患者致死、发生骨折、生活质量下降及骨外组织钙化等方面关系密切。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最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由Van Hu和Balemans在硬化性骨病(sclerosteosis)和Van Buchem病的研究中发现并分离,是一种由骨细胞合成的蛋白质,是骨代谢的一种有力的调节剂,是CKD患者的骨肾轴的新成员。有研究显示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在骨质疏松患者中升高。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健康对照组、CKD1期组、CKD2期组、CKD3期组血清骨硬化蛋白浓度以及与血肌酐(Cre)、PTH、25(OH)D3、ALP、Alb、Ca、P、24h尿蛋白定量等的关系,进一步探讨血清骨硬化蛋白作为CKD早期反应钙磷代谢指标的可行性及在CKD-MB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住院的CKD1-3期患者共45例,其中CKD1期15例、CKD2期13例、CKD3期17例,年龄16-76岁之间,所有患者均符合2002年美国K/DOQI的CKD定义标准,除外组近期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钙剂、维生素D等药物应用史的患者。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患者分为CKD1期组、CKD2期组、CKD3期组。收集大连医科大学健康体检科2017年10月的体检健康者11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各组一般资料及各项实验室指标:肌酐(Cre)、血清白蛋白(Alb)、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LD-C)、低密度脂蛋白(LDH-C)、碱性磷酸酶(ALP)、25(OH)D3、钙(Ca)、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24h尿蛋白定量(24h Upro)等。用ELISA法分别测定健康对照组及CKD1-3期各组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数据统计分析用SPSS22.0软件进行,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数值用ⅹ±S表示,多组样本均数比较采用ANOVA分析,均数不全相同的组间比较用LSD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均为双侧检验,结果以P值<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在健康对照组与CKD1期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该指标在CKD1期组、CKD2期组及CKD3期组血清水平呈递增趋势;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在CKD2期组与CKD1期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CKD3期组明显增高,且与CKD1期组、CKD2期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2.PTH随着CKD的进展血清浓度逐渐增高,尤其到CKD3期升高明显,与前2期均值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在CKD1期组与2期组间无显著差异性。3.骨硬化蛋白的血清水平随着慢性肾脏病进展逐渐升高,与eGFR、25(OH)D3、HDH-C呈负相关(P<0.05),与Scre、ALP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PTH、Alb无相关性。4.血清25(OH)D3含量在CKD1-3期无显著变化,与骨硬化蛋白、总胆固醇、LDH-C、24hUpro呈负相关(P<0.05),与Alb、血钙呈正相关(P<0.05)。结论:1.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在慢性肾脏病早期出现增高,表明慢性肾脏病早期的患者体内存在矿物质及骨代谢紊乱。2.血清骨硬化蛋白在CKD2期即随着肾脏功能的减退逐渐增高,且远早于25(OH)D3、血钙、血磷、PTH等在CKD中的变化,提示其或可作为CKD早期预测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