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淮夷是指三代时期生活在今淮河流域的部族。据文献记载,其在夏王朝初期便与中央政权有了交往。出土的金文文献有大量关於淮夷的记载,这弥补了传世文献的不足,同时为较为深入的研究淮夷创造了可能。对淮夷的系统研究,有助於我们了解华夏族和汉族的起源、发展、组成。有助於我们了解古代民族的融合过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融合提供借鉴。 绪论首先回顾了淮夷问题研究的学术史,其次讨论了古代的淮水。淮水在今天主要指淮河,金文文献中大量出现的淮夷当指生活在今淮河流域的部族。对淮夷进行了界定,讨论了周代的时空范围,最後介绍了金文资料的来源和主要采用的金文资料。 正文对金文材料进行了整理,将其按时间划分为西周、东周两个时代。西周时代最早的金文材料属於穆王时期,主要是伯雝父组铜器铭文,其铭文记载了伯雝父率领军队在今河南郾城及鹿邑县抵御淮夷的入侵,并与淮夷在今河南叶县交战。夷王时期的敔簋记载淮夷入侵到西周的腹地洛水一带,直接威胁周的中心地区。厉王时代有关淮夷的青铜器较多,其中翏生盨、鄂侯驭方鼎和伯(哉)父簋记载了周王率军征伐淮夷,深入到淮夷的核心活动地区(今淮河中下游一带),禹鼎记载鄂侯与东夷淮夷联合反周,结果被灭国。宣王时代的兮甲盘和驹父盨盖铭文分别记载了周与淮夷之间的贸易往来和外交关系。结合文献,可知淮夷与周之间除战争外,还保持着长期的和平贸易关系。春秋时期的晋姜鼎、曾伯(黍簋)和戎生编钟三器记载了春秋初期淮夷向西北扩张势力到交通要地繁阳,晋、曾等国联合夺回繁阳,保证了贸易运输的畅通。战国初年的曾侯与钟为近年出土之器,其中也有对淮夷的记载。 在青铜器铭文整理的基础上,讨论了西周时代东夷、南夷与淮夷之间的关系。禹鼎铭文中东夷、淮夷同时出现,可见西周时期的东夷与淮夷区别清楚。通过研究有关东夷的青铜器铭文,可知东夷主要指山东地区的部族。而淮夷则指淮水流域的部族,後世随着中国版围的不断扩大,淮夷才被认为也属於东夷。铭文中南夷、淮南夷与淮夷区别明显,南夷主要是指活动在周王朝南部疆土之外的部族,淮南夷是指生活在淮水南部的南夷部族。通过对铭文的研究,淮夷的活动范围在不断变化,其主要活动范围集中在淮河下游两岸。穆王时期西周王朝势力到达过九江一带。夷王时,淮夷向西、北扩张,甚至侵入王朝的核心地区。懿王时期周王朝势力曾经到达过淮水中游的“三洲”,即今凤阳一带。厉王时期征伐过淮河下游的角、津、桐等地,深入到淮夷活动的核心区域。直到西周灭亡,周王朝也未能彻底征服淮夷。东周时代,王权不振,淮夷乘机扩张势力,据文献的记载,春秋初年淮夷北侵过杞、曾、鲁等国,但败於鲁国。此後淮夷处於齐、楚、吴等大国之间,其实力和地域不断减小,成为大国的附庸,其地不断被吴楚等国蚕食。淮夷部族也在中原文化的不断影响下而逐渐华化,最终融入华夏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