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层,且以溃疡为主,多累积直肠和远端结肠,但可向近端扩展,以及遍及整个结肠。主要症状有腹泻,腹痛,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病性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发病后18年里,只有1%的患者无复发,而且病程越长,恶变的危险性越高。据现有的研究报告指出,UC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生,北欧、西欧等地区的发病率在5/10万-12/10万之间,以色列的研究报告指出该国发病率高达167/10万人,我国虽然发病率不及以上国家,但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UC的发病率已有成倍上升的趋势。目前西医治疗UC较多的应用氨基水杨酸类、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复发率较高,长期使用存在较多的副作用。而现代中医对UC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与辨证论治研究较多,并取得了许多西药无法取得的效果,正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高度重视。因此,积极研究开发标本兼治的中药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与研究意义。
有鉴于此,根据UC反复发作的症状特点与中医学对其“虚实夹杂”的病机认识,中山大学药学院UC研究课题组近年来经过大量的处方筛选与临床经验研究出具有明显抗UC作用的苍术合剂,并综合研究其治疗作用,为进一步将苍术合剂开发为疗效独特、优势明显的治疗UC中药新药奠定基础。
方法
1、苍术合剂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影响
将大鼠随机分成高、中、低剂量组,对照药复方黄连素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建立溃疡性结肠炎的动物模型,从造模后第2天给药,连续14天,观察造模第4、7、10、14d大鼠的粪便次数,粪便潜血、体重情况的变化;第14天实验结束时,从腹腔静脉取血分离血清,采用微量快速测定法及改良八木国夫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用ELSA方法检检测血清中的TNF—α和IL—6的水平;解剖大鼠后,取距肛门10cm长末端结肠,沿肠系膜纵行切开,观察黏膜组织的损伤情况;同时,取肛门以上6cm处肠段1-2cm用10%甲醛固定、脱水、石腊包埋、切片,用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病变情况,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检测结肠组织中的TNF—α和IL—6表达情况。
2、苍术合剂的抗炎、止泻等效应观察
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苍术合剂高、中、低组以及对照药复方黄连素组和正常对照组,通过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实验,考察苍术合剂的抗炎作用;通过热板致痛实验,考察苍术合剂的镇痛作用;通过番泻叶致小鼠腹泻实验和大肠杆菌致小鼠腹泻实验以及小鼠肠推进实验,考察苍术合剂的止泻作用;通过体外抑菌实验考察苍术合剂对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的抑制作用。
结果:
1、苍术合剂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影响
通过三硝基苯磺酸致大鼠结肠炎实验,表明苍术合剂可明显减轻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组织的损伤变化、及结肠黏膜的病理改变;苍术合剂各剂量组能明显升高血清及结肠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降低血清及结肠组织中MDA含量,抑制血清TNF—α和IL—6的生成及在结肠黏膜中的表达。苍术合剂中、高效果明显优于市面对照药复方黄连素片。提示苍术合剂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与其提高抗氧化活性、抑制TNF—α和IL—6等细胞因子的水平/表达等密切相关。
2、苍术合剂的抗炎、止泻等效应观察
通过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以及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实验,表明苍术合剂各剂量组均能明显减少小鼠腹腔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的肿胀度(与对照组比较P<0.05),提示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同时,通过小鼠热板致痛实验,结果表明苍术合剂中、高剂量(4、8g/Kg)组能明显延长小鼠热板添足反应潜伏时间(与对照组比较P<0.05)。提示苍术合剂有一定镇痛作用。
通过番泻叶致小鼠腹泻实验和大肠杆菌致小鼠腹泻实验以及对小鼠肠推进实验,结果表明苍术合剂各剂量组能明显抑制番泻叶致小鼠的腹泻发生率和减少湿便粒数,与模型对照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同时,能显著抑制小鼠小肠对炭末的推进率(P<0.05或P<0.01)。提示苍术合剂有明显的抑制肠蠕动和抗腹泻作用。
3、通过体外抑菌实验,表明苍术合剂对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均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作用强度与市面对照药复方黄连素片相接近。
结论:
苍术合剂具有能明显减轻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粘膜组织的损伤,同时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抗腹泻等作用。苍术合剂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与其提高机体抗氧化活性、抑制机体组织TNF—a和IL—6等细胞因子的水平、表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等密切相关。为将苍术合剂开发为疗效独特、优势明显的治疗UC中药新药提供了客观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