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太赫兹技术的煤岩界面在线识别方法的基础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kaqiu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煤炭在能源市场中的地位在短期内无法被完全替代,而我国浅层煤炭资源已近于枯竭。但深部地层高渗透压、高地应力、高地温的特点使得煤矿灾害发生率剧增。为减少采煤过程中的人员伤亡,有学者提出‘无人采煤’的概念。实现无人采煤需要大量技术支持,这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煤岩界面在线识别技术。太赫兹技术在近三十年内获得了迅猛发展,在众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使用太赫兹波识别煤岩界面尚处于有待探索的初期阶段。煤岩界面在线识别要求可以实时、快速、准确地识别煤和岩石。但使用太赫兹技术对物质进行识别和定量分析时,对待测样品的形式具有较高要求,耗时、繁琐的样品制作过程限制了它在对实时性具有较高要求的场合的应用。为此,论文开展了一系列基于太赫兹辐射的煤岩界面在线识别方法的基础研究。提出使用透射式THz辐射在线识别煤岩界面的原理架构,重点针对:如何快速区分、识别颗粒状煤和岩石的问题,如何识别煤颗粒中混入了少量岩石的问题,做了一些基础性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包括:(1)设想使用透射式太赫兹辐射在线识别煤岩界面的原理模型,期望解决煤岩界面在线识别问题。该模型收集采煤机割煤作业时的产生的粉尘和掉落物,通过破碎、分离得到指定粒径范围的颗粒物,再用太赫兹辐射检测这些颗粒物,实现煤岩分类识别。该模型免去了十几分钟的压片样品制备时间,提高了煤岩识别的实时性。(2)建立了煤和岩石颗粒物的透射率模型,并实验探索了煤和岩石的粒径对其太赫兹光谱的影响。为了探索颗粒状煤和岩的粒径对其太赫兹光谱造成的影响,论文测量、提取了8种煤和岩石样品在太赫兹频段内的光学参数,为理论计算颗粒状煤和岩的透射率提供数据基础;基于Lorenz-Mie Theory建立了煤和岩石颗粒物的透射率模型;实验分析了1998μm-8μm粒径范围内的8种煤和岩石的太赫兹光谱,观察粒度对太赫兹光谱造成的变形、失真等影响。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和实验测得的透射率整体趋势一致;煤和岩石颗粒物的透射率是粒径和折射率的函数;推论可以根据透射率谱区分颗粒状的煤和岩石。(3)提出基于三频点透射率的二维参数图法,实现了对1998μm-8μm粒径范围内颗粒状煤和岩石的区分。为了识别失真的煤和岩石颗粒物的太赫兹光谱,论文使用三个频率的透射率计算的参数,通过绘制二维参数图,实现了对煤岩颗粒物的区分和识别。而且,特定的粒径和频率组合选择,还可以对煤和岩石各自的种类进行区分。该方法证明:仅需三个频率的单色太赫兹激光源和探测器就可以实现对1998μm-8μm粒径范围的煤和岩石的识别。相比于使用太赫兹时域光谱仪对矿物的压片样品做定性分析,这种使用单色太赫兹激光源和探测器检测粉末形式物质的方式更加快速、廉价,更能满足工业领域对实时性和低成本的需求。(4)使用支持向量机实现了对颗粒状煤和岩石的太赫兹光谱的分类。为了识别失真扭曲的煤岩颗粒物的太赫兹光谱,论文提出了第二个方法,使用支持向量机对煤和岩石的太赫兹时域光谱进行分类;探索了使用哪种光谱作为支持向量机的数据集,对煤和岩石的分类精度更高;并探索了粒度对分类精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选择粒径级别1-8(平均粒径在1142μm-212μm内)的颗粒物的时域光谱数据作为SVM的数据集,可以获得较好的分类精度,其平均分类正确率可以达到86%以上。这为煤岩界面在线识别原理模型中,样品粒径标准的制定和数据集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和基础。(5)建立了二元颗粒混合物的透射率模型,实验探索了混合比例对煤岩混合物透射率的影响。能够识别出煤中混入了少量的岩石,对提高煤岩界面识别的响应速度至关重要。为了探索煤岩混合物的混合比例对其光谱造成了怎样的影响,论文以碳质泥岩和无烟煤的混合粉末为例,基于Lorenz-Mie Theory建立了不同体积分数的二元混合物的透射率模型;测得不同质量比‘无烟煤-碳质泥岩’混合粉末的透射率。结果表明:理论模型计算和实验测得的透射率非常吻合,数值接近,趋势一致;说明煤岩混合颗粒的透射率是混合比例的函数;推论可以根据透射率谱对煤岩混合物进行定量分析。(6)使用二维参数图法,实现了对煤岩混合粉末的定量分析。为了探寻混入多少岩石可以使得煤岩混合物可被识别,论文以碳质泥岩和无烟煤为例,使用200GHz、500GHz、800GHz上的三个透射率计算、绘制二维参数图,实现了对煤岩混合物的定量分析;并观察到当碳质泥岩的质量分数达到20%时,其参数可以与纯无烟煤的参数区分开。结果表明:只需要三个频率点的透射率就能够以15%-20%的分辨率对‘碳质泥岩-无烟煤’混合粉末进行定量分析;该案例中,当无烟煤中混入的碳质泥岩达到总质量的20%时,可以通过二维参数图判定该颗粒物为‘碳质泥岩-无烟煤’混合物。论文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太赫兹技术在煤岩界面在线识别领域的应用,推动太赫兹技术对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进入对实时性有较高要求的工业应用场景。
其他文献
我国构造煤广泛发育且构造煤煤层气资源丰富,传统的水力压裂等技术难以有效促使煤体原生裂隙打开并相互贯通,同时新裂隙又极易被构造煤颗粒充填堵塞,无法有效改善构造煤的渗透性。因此,构造煤水平井钻井和扩孔造洞穴应力释放煤层气开发理论技术成为煤层气高效勘探开发的新的技术方向,也逐渐成为制约中国煤层气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技术瓶颈之一。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构造煤原位煤层气水平井洞穴卸压
石墨是21世纪一种新兴战略资源,用途极为广泛。石墨的片径越大,应用价值越高。随着大鳞片易选石墨资源开采趋于枯竭,细鳞片石墨逐渐成为未来主要利用的资源。传统的多段磨矿、多段浮选工艺是目前生产实践中回收该类资源的普遍方法,存在细颗粒石墨回收效率低、解离效率低、鳞片保护效果差和浮选工艺过长等问题。因此,开发高效的短流程矿物加工技术,将对细鳞片石墨矿资源的高效回收利用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课题以黑龙江萝北地
注浆是岩土工程的各领域常用加固堵水技术,目前以恒压注浆为主,虽然解决了一定的问题,但是随着深部岩土工程和软岩工程的日益增多,常出现“低压难渗、高压跑浆、扩散不均匀”等问题。因此,需要解决难注岩体的注浆施工问题。脉冲注浆技术改变压力作用方式,可有效开启岩体微裂隙,增加浆液扩散范围及均匀性。目前,脉冲注浆技术已进行了相关工程实践,但未能明显改善现场注浆效果,缺乏对注浆原理这一科学问题的系统研究。为此,
页岩气成藏过程及富集机理的研究是页岩气高效勘探的基础。本文以长宁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富有机质页岩为研究对象,基于资料收集、野外调查及系列实验测试,明确了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储层矿物组成,精细表征了页岩储层多尺度孔隙结构及储渗特征。综合低温热年代信息及盆地模拟手段,通过建立页岩气多尺度传输模型,恢复了页岩历经的构造埋藏-压实-成岩-生烃-抬升及其控制下的储集空间的演化历程,估算了末次生烃后的页
生命体的适应性定向运动行为是其生存繁衍的重要基本功能,仿生材料的定向运动的一般机制和运动功能的系统化设计是活性物质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往报道的大部分人工仿生系统难以同时具备运动方向可控与环境自适应性,在诸多人工仿生系统中,自振荡凝胶体系具有内驱动力和运动方向可控等优点,是研究仿生运动的理想体系。本文运用高分子水凝胶合成与表征、CCD运动观测追踪和傅里叶变换等实验手段和分析工具,在Belousov
煤矿底板突水事故研究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对煤层底板突水事故进行系统性分析,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底板突水危险源辨识、危险源演化、危险源评价以及危险性动态评价方面亟待深入研究。因此,从系统安全工程理论出发,围绕底板突水危险源动态演化特征以及底板突水危险性动态评价两个关键科学问题,本文以底板突水危险源辨识为切入点,以“危险源分析→底板突水危险源演化特征→底板突水机理→底板突水危险源评价→底
学位
学位
深部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冲击地压灾害多发,严重制约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冲击地压是煤岩体应力与结构的突变,其孕育和发展过程通常涉及煤岩体裂纹扩展而诱发大尺度破断。因此,开展煤岩裂纹动态扩展过程的精准反演与刻画研究,对于揭示冲击地压致灾机理及实现可靠预警具有重要意义。在现场地质和开采条件耦合作用下,采掘空间煤岩体变形破裂过程复杂,存在着张拉、剪切或张剪复合多种断裂类型。目前,定量地震学的震源参数解较好地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