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晏子春秋》是记录齐国贤相晏子言行的一部典籍,其性质在学术界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拟从它的史学性方面进行相关的研究,探讨它的史学价值,以期对先秦的史料学研究尽一点绵薄之力。笔者认为,《晏子春秋》的性质为史传文学。史传文学与史学著作、文学著作既有差异,又存在着共同点。此书名为“春秋”,从形式上看是一部史书。而且其内容也符合一般史书的共同特征:真实地刻画晏子成就卓越的一生,展示了晏子经邦济世的宏伟抱负,书中具有明显的“劝惩”倾向,“论赞”是作者情感倾向的主要表达方式。作为史书的《晏子春秋》,同时又具有传记文学的特征:具有强烈的传人意识和较高的传人艺术,对以后传记文学的发展以深远的影响。总之,《晏子春秋》是一部史传体文学作品,具有很强的史学性。本文着重探讨了此书的史体价值和史料价值。关于《晏子春秋》的史体价值,主要表现在它在体例的创造上对《史记》的影响:此书以专著的形式集中写一个人的体例,给司马迁创立人物传记以某种启迪;以一人为主兼及他人的写作方法,对司马迁创立合传、附传等以颇多启发。司马迁吸取了《晏子春秋》刻画人物的长处,同时又克服了它的某些不足,创造了按时间先后顺序首尾完整地叙写历史人物一生经历的人物传记模式。《晏子春秋》在描写人物的手法方面也为司马迁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晏子春秋》善于用小故事来刻画人物,这也成了《史记》写人的最大特色;在故事的取材上,《史记》和《晏子春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司马迁对《晏子春秋》善于用对话写人的长处,是心领神会的;《晏子春秋》文章结尾附有评论的做法,发展到《史记》,就出现了整齐划一的“太师公曰”。笔者首先以计量学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古籍的对照,对《晏子春秋》的史料价值进行了“测量”。《晏子春秋》在后世的大量应用,体现了其较高的史学价值,史料价值更是不容忽视。此书的史料价值,主要表现在对先秦齐国的历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翔实的独特的史料。《晏子春秋》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文字史料,对于它的史料价值,笔者主要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社会和风土民情等几个方面进行分类。政治方面,《晏子春秋》涉及到齐国当时的官职、地域、主要历史事件、政治制度、政治人物、别国的政治状况等内容。经济方面,此书反映了齐国当时的一些计量制度、经济形式的一些变化以及当时齐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军事方面,此书涉及到齐国的一些军事行动、军事原则和武器等内容。文化方面主要有建筑、哲学、美学、音乐、天文、心理学、物理、医学等方面的内容。思想方面,主要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