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科学技术产生以来,人们关于科学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一直存在争论,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理论界对高速发展的全球科技的反省需求呈现出愈来愈强烈的紧迫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迫切需要真正有创见的科技思想,现实需要我们回到马克思科技批判思想的源头。批判性思维方式是马克思思想的重要特质,也是马克思思想能够保持恒久的生命力和魅力的原因所在。在对科技的思考中,马克思也体现了这一思维方式。马克思科技批判思想同马克思经济观、历史观、实践观、发展观等一样,是其思想中极其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要从科技的本质与价值、人的异化、自然与生态、社会生产与社会制度等视域对科技进行了批判性的思考。国外学界对马克思科技批判思想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主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英美学者、前苏联和东欧学者、日本技术论者这四大研究群体。这些研究群体的视角是不同的,法兰克福学派主要研究马克思科技异化思想,英美学者主要研究马克思技术本质和技术伦理等思想,前苏联东欧学者主要研究马克思技术概念和技术分类,日本技术论者主要研究马克思技术概念和技术本质。国外学者对马克思科技批判思想的研究呈现出非系统性、多样化的特点,这种多样化的理解可以提供多维的视角与路标,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科技批判思想的认识。近年来,国内学界对马克思科技思想的探究逐步进入自觉阶段,逐渐开始重视马克思的科技批判思想,涌现出了一批有价值的论著。国内学者对马克思科技批判思想的研究成果呈现了由只重视马克思关于科技的正面价值论述的研究逐渐转向对马克思关于科技负效应的批判的深度研究、由将马克思科技批判思想作为马克思思想的支流作零星研究转向系统研究的趋势变化特征。马克思科技批判思想体现了多重理论特质,比较重要的特质有:实践基础上的批判是马克思科技批判思想的主线;实现“现实的人”的自由和解放是马克思科技批判思想的根本宗旨;从科技批判走向对社会制度的批判是马克思科技批判思想的落脚点。马克思科技批判思想的内容博大而深邃。在对科技本质与价值视域的批判上,马克思认为科技活动是人类历史活动中最重要的实践方式,是人的本质的直接体现;科技活动不仅是人类维持生存的活动,也是一种审美性活动;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生产力,不仅具有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更具有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推动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最高层次的价值。在对人的异化视域的批判上,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方式下的科技发展使人的生存状态、精神状态和道德异化,工人的肉体健康、社会地位、道德价值观和个性发展都受到科技的威胁;在对自然与生态视域的批判上,马克思认为人的技术实践活动是人与自然统一的中介,是人与自然关系发生变化的基础,正是人的技术活动把自然界分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造成了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资本主义科技文明使外在自然和人的内在自然受到了严重破坏,这种生产方式由于其固有的特性使人与自然的和解不可能。在对社会生产与社会制度视域的批判上,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科技发展对社会制度变迁与世界历史的开创有重要影响;科技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社会制度而非科学技术本身,因此必须进行社会制度的变革;未来社会模式——共产主义社会将最终取代资本主义制度,将从制度层面有效保障和导引科学技术回归自身的发展逻辑,以实现它为人类的自由解放服务的初衷。马克思科技批判思想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地发展和深化。如何深刻认识和领悟马克思科技批判思想的精神实质,恢复和弘扬马克思科技批判精神,如何在马克思科技批判思想中找到解决我国出现的科技带来的人的问题、自然生态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出路,如何随着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科技批判思想等等问题,是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加以深入探究的课题。我们要在对西方科学主义进行反思中弘扬马克思科技批判精神,在深刻认识当代科技新变化中弘扬马克思科技批判精神,在深刻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中弘扬马克思科技批判精神。以马克思科技批判精神为指导建构当代中国科技批判思想体系,是科技批判思想体系自我生成之所需,也是马克思主义在科技领域中国化的进一步表达。以马克思科技批判精神为指导建构当代中国科技批判思想体系,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科技批判精神体现的基本原则和理念,把创新作为当代中国科技批判思想体系与时俱进的动力源泉;把科技国情作为当代中国科技批判思想体系的立论基础;把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科技成果作为当代中国科技批判思想体系的目标追求;把实现科技、经济、社会等全方位协调发展作为当代中国科技批判思想体系的运行节奏;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当代中国科技批判思想体系的价值底色;把科学对待马克思科技批判精神与反对各种形式的教条主义相结合,树立当代中国科技批判思想体系的理论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