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D-二聚体、NT-proBNP及cTnI水平对急性肺栓塞预后的预测价值,为急性肺栓塞的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方法:以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唐山工人医院、开滦总医院首次确诊为急性肺栓塞且年龄在18岁以上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依据2008年欧洲心脏病协会颁布的《急性肺栓塞诊断治疗指南》。对全部纳入研究的患者收集其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动脉血气指标、影像学检查资料、治疗情况、伴随疾病、生化标志物指标(D-二聚体、NT-ProBNP、cTnI),并对患者进行了预后情况随访,根据患者是否出现结局事件(全因死亡或急性肺栓塞复发)分为两组: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SAS9.3软件和 MedCalc15.2.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Kaplan-Meier法绘制累积生存率曲线,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曲线的比较。调整年龄、性别、脉搏、心率、收缩压、吸烟、饮酒、精神状态改变、动脉血氧饱和度、肿瘤、慢性心肺疾病、治疗方法、用药依从性、医院等因素后,采用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D-二聚体、NT-proBNP及cTnI对急性肺栓塞预后的意义。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D-二聚体、NT-proBNP及cTnI水平预测急性肺栓塞预后的准确性,并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曲线下面积,采用Hanley and McNeil方法比较 ROC曲线下面积。 结果:1、共259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纳入分析,男性132例(50.97%),女性127例(49.03%)。D-二聚体、NT-ProBNP、cTnI均正常7例,单指标异常67例,两指标异常117例,三指标均异常68例。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78例出现预后不良,其中37例全因死亡,41例急性肺栓塞复发。2、三指标中,不论是单指标异常,两指标异常,或三指标均异常,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均提高(P<0.05),且指标异常数目不同,预后不同(P<0.05)。三指标均异常的预后不良发生率高于单指标异常和两指标异常,而两指标异常时,与单指标异常相比,预后不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59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总中位生存期为45.57个月。单指标异常,两指标联合异常,或三指标均异常,相对于水平正常时,患者生存率均降低(经log rank检验,均为P<0.05),中位生存期缩短。4、将年龄、性别、脉搏、心率、收缩压、吸烟、饮酒、精神状态改变、动脉血氧饱和度、肿瘤、慢性心肺疾病、治疗方法、用药依从性、医院因素作为协变量调整后,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三指标均异常时,APE患者出现预后不良的风险高于单指标异常和两指标异常,HR(95%CI)分别为11.29(4.31-29.56),6.40(3.28-12.50)。但是,与单指标异常相比,两指标异常时,急性肺栓塞患者出现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无统计学意义。单一指标(NT-ProBNP,cTnI)、两指标联合、三指标均异常时,与水平正常时相比,急性肺栓塞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均增加,HR(95%CI)分别为6.17(3.12-12.19)、2.74(1.45-5.16)、7.90(4.00-15.61)、2.99(1.60-5.58)、6.06(3.37-10.89)、7.71(4.23-14.06)。5经ROC曲线分析,三指标联合评估急性肺栓塞患者预后的灵敏度为0.64,特异度为0.90,曲线下面积大于各单一指标、D-二聚体+NT-ProBNP联合、NT-ProBNP+cTnI联合;其次,D-二聚体+cTnI联合评估急性肺栓塞患者预后的灵敏度为0.73,特异度为0.65,曲线下面积大于各单一指标;NT-ProBNP+cTnI联合评估急性肺栓塞患者预后的灵敏度为0.64,特异度为0.88,曲线下面积大于单指标NT-ProBNP和单指标cTn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1、 D-二聚体、NT-ProBNP、cTnI均异常升高时,急性肺栓塞患者复发或全因死亡的风险增高。2、 D-二聚体、NT-ProBNP、cTnI三指标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急性肺栓塞复发或全因死亡的诊断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