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丹拉姆及其拉萨白拉日追节研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拉萨白拉日追节是在每年藏历十月十五日祭祀拉萨大昭寺的总护法神吉祥天母班丹拉姆的忿怒像---蛙面女神拉姆别东玛的重要节日。由于班丹拉姆是出离六道轮回的出世间护法神,因此被藏传佛教的各个教派所崇奉。作为格鲁派的首席护法神,历史上历代达赖喇嘛信奉的红黑护法神之一黑色护法神,地方政府和达赖喇嘛遇到大事要事时,都会向班丹拉姆食团问卜或降神预言来解决。特别是作为拉萨大昭寺和拉萨城的总护法神,纪念班丹拉姆的节日更是隆重面繁多。纵观研究班丹拉姆的文献资料,属研究班丹拉姆造像及班丹拉姆历史的资料最多,也有部分民间传说和记载节日的书籍。但从真正意义上系统研究白来日追节的资料却很少。笔者系从小生活于当地,深受该节日文化的影响,熟知当地的风土民情,对于收集该方面的资料有很大的帮助,为研究白拉日追节提供了便利。本文主要采用历史文献学、民俗学、宗教人类学、宗教社会学、比较学、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班丹拉姆及其拉萨白拉日追节进行了分析研究。第一章为班丹拉姆护法神的起源。第一部分主要讲述藏地护法神的由来,目前搜集到的文献及传记中,历史上记载最早的是前弘期时期白哈被迎请至藏地,成为桑耶寺的护法神。第二部分主要阐述班丹拉姆的来源。班丹拉姆护法神作为印度的神灵,梵文音译为罗乞什米,是婆罗门教和印度教掌管命运、财富的女神。在释迦摩尼创立佛教后,被佛教的神灵体系吸收,称为佛教的意为护法神。后由帕丹巴桑杰传播到了藏地,绰普译师等将其传承,后格鲁派和历代达赖喇嘛对班丹拉姆尤为崇奉,并逐渐成为格鲁派红黑护法神之一,历代达赖喇嘛的依怙神、守护神。二世达赖喇嘛时期,在现在的西藏山南地区加查县内,为女神开启了以班丹拉姆的神湖而命名的“拉姆拉措”神湖朝拜的宗教习俗。第三部分主要介绍班丹拉姆的种类。从涉及班丹拉姆众多种类的书籍中引用介绍并加以详细阐述。第二章为班丹拉姆和大昭寺的关系。该章第一部分简介了大昭寺的历史,包括最初建寺历史和现存寺院历史简介,及大昭寺班丹拉姆护法神的由来,重点为大昭寺的班丹拉姆愤怒像---蛙面女神拉姆别东玛和寂静像--白拉姆的来历,参考了记载大昭寺的资料《大昭寺:拉萨的坛城》等书籍得出:蛙面女神是由蔡巴噶举的公堂喇嘛向从加卡尔扎山附近掘藏,以天成黑石为座;白拉姆是由蔡巴万户长噶德桑波邀请雕塑家追古郭西塑造的,以玛索杰姆和班丹拉姆忿怒、寂静像为主的大昭寺护法神成为民间传说中的角色,并逐渐推广、发展,成为拉萨地区广为人知的重要护法神。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关于班丹拉姆五种化身的传说。这五种化身分别是扮演母亲角色的玛索杰姆,以及她的四个女儿分别是:蛙面女神、东苏玛、白拉姆、公堂拉姆。有关其传说的内容为因母亲的“权高位重”,忤逆母亲、不顺其意的女儿们所遭受的悲惨的经历和对母亲百依百顺的白拉姆受人敬仰的故事。传说体现了藏族人民尊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和信奉因果报应的宗教心理,以及藏族人民所持有的善恶美丑观点,从而引出了现今的白拉日追节、公堂梅朵曲巴等藏传佛教中祭祀班丹拉姆护法神的重要节日。第三章为白拉日追节的起源和特点。首先分析了白拉日追节的起源。蛙面女神拉姆因为不顾母亲的反对,毅然决定和大昭寺释迦摩尼佛的守护大神赤宗赞相爱,母亲大发雷霆将赤宗赞驱逐出大昭寺,流放到现在拉萨河对面的次角林山村里。只允许其在一年一度的藏历十月十五日隔着河远远相望,这是产生白拉日追节的一个重要原因。藏族节日文化来源于藏族人民的社会生活、生产劳动、宗教祭祀活动。而在班丹拉姆成为藏传佛教的首席护法神之后,随着权位和名气的不断提高,祭祀班丹拉姆的节日亦日益凸显其重要意义。因此,白拉日追节每年如期举行,从未间断,规模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参考各类相关历史文献及工具书籍,以1959年为界限,详述了历史上的白拉日追节和现在的白拉日追节的整个过程,通过古今节日活动的仪式内容对比,从时问上和空间上分析节日内容的变化和人们思想的转换,阐述了祭祀班丹拉姆女神的其他节日:白拉撒随、公堂梅朵曲巴。其中,公堂梅朵曲巴的故事正是关于传说中班丹拉姆在公堂地区的另一个女儿公堂拉姆即班丹拉姆的又一化身---公堂班丹拉姆与赤宗赞相见的日子,节日当天将赤宗赞迎请至公堂地区与公堂班达拉姆相会,并举行羌姆等活动。第二部分是对白拉日追节所具有的节日特点进行分析,以理论为依据从节日应具备的特点来分析白拉日追节具有的特点即:宗教性、地域性、周期性、变异性以及娱乐性这五个特点。除上述大的方面的特点以外,还总结归纳了一些白拉日追节独有的特点,如:节日当天会背蛙面女神转八廓街,(从鲁固至冲赛康,再到噶玛夏再沿途回来)。当天拉萨妇女要盛装打扮去朝拜。还有被称作“白随玛”的十二个妇女,围成一圈进行载歌载舞,以感谢班丹拉姆的庇佑,并在坛子里灌青稞酒(传说是此酒坛吐蕃王朝时期松赞干布所用的酒坛,后由宗喀巴从拉萨东山顶上抬至大昭寺)等。以前在拉萨地区,年满十六岁的女孩都要在节日当天带上巴珠表示已经成年。白拉日追节作为一个宗教节日,不仅将藏传佛教节日和藏地的具体文化、民俗文化相融合,而且将娱人娱神的节日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从而促进了藏传佛教的不断创新发展。第四章为白来日追节的文化意义,分五个部分阐述。第一部分对藏族节日的文化意义进行概述。藏族节日是藏族人民在青藏高原的特殊地理环境下创造出来的,藏族传统节日文化是藏族人民的一大历史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民族情感、知识、智慧、伦理规范的凝聚。它不仅是我们民族创造新文化的依据与基础,同时也是构成了时代生活的一部分。因此,积极地将藏族文化中的传统文化节日引导到文明健康的现代社会主义时代精神上是很有必要的。第二部分至第四部分主要通过现代学科知识分析白拉日追节。通过整合藏族节日具有的文化意义,分析白拉日追节的文化意义。主要以民俗学、宗教人类学和宗教社会学的学科角度以学科的理论知识为依据,为白来日追节作铺垫,分析白拉日追节的起源、发展演变、对藏人情感意识和藏族社会经济所具有的意义。第五部分通过白拉日追节谈宗教和民族之间的关系。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它属于历史范畴。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现实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它属于思想范畴。因此,不能把民族与宗教等同起来。但是,两者又紧密联系。宗教对民族具有重大的影响,宗教也受到民族的反作用。宗教对民族发展有利弊两方面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按照社会需求来继承和弘扬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传统宗教节日文化。最后一个章节为结语,概括了整篇论文的主题内容,突出了论文的中心思想。在研究藏族节日文化研究时,我们不仅要研究其节日的来源、节日的类型、节日的特点及节日的文化意义,还应该研究节日文化的积极与消极作用。特别是白拉日追节作为一个宗教节日,更应该看清白拉日追节所存在着的精华与糟粕、文明与愚昧、健康与腐朽的成分,将其中优秀的文化精华部分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重视传统节日文化资源的保持、保护与挖掘,让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此外,笔者针对以白拉日追节为首的传统节日,如何与现代社会和谐共处,如何在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继续传承民族文化,对如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其他文献
回顾以政府自身改革为主的中国政府竞技体育管理方式转变的探索过程,揭示转型时期中国竞技体育事业发展模式的缺陷,探讨转型时期中国政府竞技体育管理方式转变的新趋势,提出
藏传佛教是西藏宗教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显密二宗与法脉传承相结合的这一文化现象与民众对万物崇拜的早期信仰密不可分,虽然佛教是外来文化,但能在雪域高原传播并得以扎根
醋酸乙烯聚合率是聚乙烯醇生产过程中重要的质量参数,它对生产过程的安全性、经济性和产品品质具有重要影响,但它目前主要靠人工采样离线检测、操作人员依据生产经验进行调控
主要介绍了禽副粘病毒 1型两种主要的囊膜糖蛋白基因的特点 ,结合最近出现的几种分类方法 ,描述了两种新近出现的副粘病毒病 ,强调了禽副粘病毒所表现出的新的致病特点 ,为研
论述了在矿井提升机控制系统中,如何实现西门子PLC S7-200与LED汉显屏控制卡之间的通讯,完成矿井罐笼在井下所在位置和提升机提升种类的实时监控和汉字显示。重点介绍了S7-20
采用线性模型+稳定性参数的分析方法,对2015-2017年吉林扶余、榆树、公主岭3个试验点的22个主推玉米品种进行区域试验统计。研究表明:除地点间和地点×品种效应未达到显著或
目的:探讨金不换总碱(JB-2)对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模型的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三九胃泰胶囊组270 mg/kg及金不换总碱15、
本文研究了不同产区桔梗生长发育特性的差异。通过对全国主要产区一年生桔梗根苗进行小区移栽和田间观测,结果发现不同产区来源的桔梗种群在初花期、株型、抗倒性、分枝性、
<正>近期,中国股票市场的大幅下挫令世人瞩目,不管政府出台什么样的措施,股市依旧在低位徘徊。这种状况的出现当然是很多原因造成的,但大量的上市公司财务透明度低下所导
2007年6月7日,英国《金融时报》和国际金融公司联合颁发全球2006年度"可持续金融奖",表彰领先并创新于将社会环境目标和银行治理、业务模式相融合的优秀银行。兴业银行最终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