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otulium toxin A,BTX-A)在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康复治疗中的作用价值,并对其在儿童脑瘫患者中的病例选择、靶肌定位技术、治疗剂量、疗效评估方法及副作用等方面进行临床研究。研究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06年8月间在我院脑瘫康复中心住院,并符合入选条件的痉挛型双瘫患儿61例,按照年龄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ed System,GMFCS)分级水平,将61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2例,男19人,女13人,平均年龄(4.30±1.21)岁;对照组29例,男17人,女12人,平均年龄(4.23±1.28)岁。治疗组进行BTX-A局部注射,采用“反向牵拉指压法”进行靶肌定位,按照患儿体重、肌肉痉挛程度及靶肌体积大小确定注射剂量及注射点数,注射24h后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仅采用同上述治疗组一样的康复训练方法。两组于BTX-A治疗前及治疗后24h、48h、72h、2周、1个月、3个月及4个月,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观察起效时间、作用高峰时间及作用消失时间,并对关节痉挛程度的变化进行量化评估;于BTX-A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4个月,运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88项(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评价两组患儿走、跑、跳和站立两大功能区的运动功能;采用医师等级评价量表(Physician Rating Scale,PRS)对两组患儿进行姿势及步态评价。治疗组15例患者于BTX-A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分别测量肝肾功能指标。结果:1.两组BTX-A治疗前M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72h后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两周后较治疗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此时两组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至治疗后4个月MAS评分有上升趋势,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2.两组BTX-A治疗前站立及走、跑、跳两大功能区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至治疗后4个月两大功能区评分均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方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对照,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站立功能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个月后走、跑、跳功能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两组治疗前PR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方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治疗组15例患儿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BTX-A注射结合康复训练(如上田法、肌力训练及运动能力训练等)与单纯的上述康复训练相比,可快速有效地缓解痉挛及显著提高运动功能,明显缩短住院疗程。2.BTX-A局部注射副作用发生率低,一次注射对患儿肝肾功能未发现不良影响。3.在本研究组中,BTX-A应用3个月后肌张力出现反弹,但痉挛程度仍轻于治疗前及对照组。4.可根据患儿体重、肌肉痉挛程度及肌肉体积大小确定用药剂量及注射点数。5.在肉毒毒素治疗脑瘫的疗效评估中,GMFM、MAS及PRS三个量表相结合应用可更全面地反映运动功能、肌张力以及异常姿势的变化趋势,提高了评估的可靠性。6.定位表浅痉挛肌肉(靶肌)采用“反向牵拉指压法”简便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