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因为能够转移“打包”的技术,成为近几十年来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资本来源和获取技术外溢的重要渠道。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开始推行积极的引资政策,并在1993年成为引进FDI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到了2002年,中国则成为了全球最大的FDI东道国。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在中国就成了一个被广为关注的课题。吸引外商投资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利用FDI的技术外溢效应提升本国企业的技术水平,最终提高本国的国际竞争力。那么,利用FDI到底能否获得技术溢出?FDI主要通过哪些渠道产生技术溢出?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又受什么因素的制约?能否采取措施促进FDI的技术溢出效应?这些问题的解决对评估FDI对本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作用、制定正确的引资政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围绕这些问题,本文提出的任务是从不同的角度验证FDI在中国技术外溢的存在性和影响要素,并且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FDI产业间技术溢出的机制上。研究任务包括文献研究、理论研究、实证研究以及政策建议四个部分。文献研究方面,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归纳。研究发现,学术界在FDI技术外溢问题上的研究重点已从存在性证明转移到内在机制的考察上,在关注技术外溢是否存在的同时,更关注技术外溢的具体渠道和过程性质;同时,中国在FDI技术溢出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理论研究方面,本文从FDI在东道国技术溢出效应的一般理论入手,将“产业”作为技术溢出和吸收的研究主体,从中观层面探讨了FDI在产业间的技术溢出过程机理及其主要溢出渠道,进一步分析了FDI产业间技术溢出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跨国公司的投资战略、跨国公司的技术控制、产业关联度、东道国当地公司的技术吸收能力、产业集群化程度、东道国政府对FDI的政策等。在分析过程中,按照新增长理论有关技术进步渠道的分类将FDI技术溢出分为产品内含性技术溢出和资本内含性技术溢出,并依据C-D生产函数思想构建出衡量FDI产业间技术溢出效应的数学模型,从而为后面对FDI在中国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打下了理论基础。实证分析方面,运用面板数据方法以及理论部分创建的数学模型,在产业层面上对中国制造业中14个产业间的FDI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由于面板数据有着横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无可比拟的优点,它有效的增加了数据的多变性,从而消除实证数据的共线性,所以本文选用14个制造业产业的面板数据,使用Eviews4.0软件对FDI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分析,并在分析过程中运用Cochrane-Orcutt迭代法对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正。最后计量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确实通过产业内与产业间两种溢出渠道推动了我国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并且FDI在产业间的技术溢出效果明显高于其产业内的溢出效果,说明FDI的技术溢出主要集中于产业间,这一结果很好的验证了前文中理论分析的结论,说明外商投资企业确实通过产业间的前后向关联对我国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产生了溢出效应。政策建议方面,在外商直接投资产业间技术溢出效应的各种影响因素中,东道国政府对FDI的政策的作用尤其重要。本文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论,从影响因素出发,对政府政策提出实质性建议:(1)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吸引跨国公司来我国投资,因为只有吸引跨国公司更多的投资,我国吸收的技术溢出才可能增加;另外,我国利用外资应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应越来越多地注重吸引跨国公司“高质量”投资项目,并且应该与我国当地的发展状况相适应,这样才能扩大技术溢出效应;(2)加强对FDI投资产业的引导,充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在产业间的技术溢出效应,把引资重点放在与其他产业有着紧密联系的产业,争取以最小的引资成本获得最大的技术提高;(3)通过政府提供信息等方式积极加强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的关联,扩大FDI技术的溢出;(4)大力推动跨国公司在我国进行R&D投资,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5)增强我国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从自身方面加快国内技术的发展;(6)增强产业集群效应,带动内资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