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聚落是我们华夏民族农耕文明最初形成的载体,也是不同地域历史漫长发展过程中的“见证者”,无论是其外在表现形态还是内在的精神内涵,都蕴含着历史文化、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等各方面的丰富价值。而历史文化名镇作为国家住建部逐年评选出的优秀古镇,其在历史文化的深厚度、保存的完整性以及遗产价值的重要性等方面都有着突出表现。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历史名镇虽然基本大致保留着基本格局,但其外延和内涵都已经或多或少地发生了变异,有些改变与时代的需求相契合,但是却使古镇文化景观割裂或者衰败。如若不加以引导,进行针对性的规划更新,那么古镇将会失去其自身的生命力。在以往学者们对江苏古镇的研究中,多以单个古镇为研究对象,少见系统性的分析和比较。且大多关注其外在的空间布局或者建筑特征,而较少研究其外在景观和内在文化内涵的结合情况。因此,本文以刘沛林团队提出的“景观基因”为理论基础,注重文化景观特征的挖掘,以文化景观基因作为探索古镇保护和发展策略的角度,以江苏省的历史文化名镇作为研究范围,并选取苏州市木渎古镇作为典型案例,进行相关内容的总结和归纳。(1)通过广泛搜集和阅读关于文化景观基因的著名论作及相关概念,对文化景观基因的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进行归纳和总结。明晰传统聚落文化景观的特征,以及从中识别景观基因的方法和逻辑。(2)通过有针对性地阅读和梳理江苏古镇的相关文献、著作、期刊以及地方志、地方年鉴等材料,了解江苏传统聚落景观的基本特征,掌握相关的理论依据。(3)对江苏省古镇分为苏中,苏南,苏北三个区域,每一区域选择两处典型历史文化名镇作为代表进行重点研究调研,开展景观基因的查找与确认。在此基础上利于图示化语言对江苏地域文化景观基因的聚落景观特征进行分析,把握其主导基因和影响基因形成的主导因子,提出理论依据。(4)梳理江苏古镇的文化景观基因的分类,提取其特色景观元素并进行景观基因序列地绘制,最终构建景观基因信息链和基因模型。(5)最终选择其中一处古镇,通过实地拍摄和考察,进行相关图纸的绘制工作,对该古镇的景观基因的成因及表现进行详细的识别和归纳,并依据其发展现状提出相关的策略建议,以作为景观基因实践的补充。总体而言,就是希望通过对景观基因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总结的理论以图示化语言和基因模型来应用到江苏古镇的更新与发展的探究中。全文通过对江苏历史文化名镇景观基因的推演和整理,尝试构建江苏省名镇景观基因的信息链,从而对江苏名镇的价值进行系统性地分析和整体层面上面的挖掘,以期为个例的研究以及规划设计等更新计划提供依据,让保护和开发古镇的过程更关注基因的传承和个性的保留,更注重景观动态的演进和文化精髓的提取,更理解原住民在现代生活中新的行为尺度和精神信仰的需求,从而使得传统聚落能够进行合理更新,获得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