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对中兽药黄芪茎叶散进行临床前研究,旨在开发黄芪药材新的药用部位,科学合理地利用黄芪茎叶自然资源,为黄芪茎叶应用于中兽药领域奠定理论基础,为开发其药用价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黄芪茎叶原料药材的质量研究:采用观察法、石蜡切片法、显微鉴别法对其性状、组织特征及粉末特征进行研究;采用TLC对其进行定性研究;采用药典法测定水分、总灰分、浸出物的含量;采用HPLC测定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采用比色法测定总皂苷、APS的含量。(2)黄芪茎叶散的药学研究:采用药典法对黄芪茎叶散处方及制剂工艺进行研究;采用单筛分法、烘干法、装量差异检查法对其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根据兽药稳定性实验技术规范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3)黄芪茎叶散的药效学研究:采用倍比稀释法与药敏纸片法结合应用来探究其体外抑菌效果;采用ConA与LPS诱导的体外小鼠脾细胞增值实验来探究其是否具有免疫功能调节作用。(4)黄芪茎叶散的急性毒性试验:经过一次给药后观察小鼠的毒性反应并测定其LD50并做最大耐受量测定。结果(1)黄芪茎叶原料药材的质量研究:本品性状:茎呈圆柱形,分枝较多,长约为50~60 cm,直径约为0.5~1.5 cm。质地坚硬,韧性强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皮部呈黄绿色,木部呈淡黄色,呈放射状纹理,有裂隙。叶片呈椭圆形或长卵圆形,长约为0.5~1.5 cm,宽约为0.5~1.0 cm,叶片先端钝尖,截形或具短尖头,全缘;其托叶呈披针形或三角形。羽状复叶互生,呈黄绿色,皱缩;干燥叶片纸质,易碎。气微味甘,嚼之微有豆腥味。鉴别:茎横切面:表皮细胞多呈方形,皮层和髓分化不明显,皮层由厚角组织、薄壁组织组成。维管束中维管柱排列明显。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呈类方形,最外层为角质层。上下各一层栅栏组织且通过主脉。海绵组织细胞呈类圆形,有草酸钙簇晶,主脉维管束外韧型,周围排列着柱鞘纤维,呈环形;薄壁细胞中有草酸钙棱晶,木薄壁细胞中,偶见草酸钙簇晶。本品粉末呈黄绿色,其中含有螺纹导管、纤维、草酸钙簇晶、厚壁细胞和淀粉粒。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圆整且重复性较好。黄芪茎叶水分质量分数为6.24%~12.24%,总灰分为8.21%~10.55%,水溶性浸出物为12.12%~27.30%,醇溶性浸出物为6.89%~10.28%,总皂苷为23.74~26.52 mg·g-1,APS为23.31~45.70 mg·g-1,黄芪甲苷为0.047%~0.18%,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为0.21%~0.26%。(2)黄芪茎叶散的药学研究:通过5号药典筛的粉末重量为96%~99%。外观色泽均匀,无花纹、色斑。水分质量分数为6.04%~9.28%。装量差异均未超出装量差异限度,且其在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下均较稳定。(3)黄芪茎叶散的药效学研究:黄芪茎叶散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绿脓杆菌四种供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值(MIC值),其中水提物(一年生)为15.6、62.5、31.2、62.5 mg·mL-1;水提物(多年生)为15.6、31.2、31.2、62.5 mg·mL-1;醇提物(一年生)为7.81、31.2、31.2、62.5 mg·mL-1;醇提物(多年生)为7.81、31.2、15.6、62.5mg·mL-1。最低杀菌浓度值(MBC值)分别为62.5、31.2、125 mg·mL-1、62.5 mg·mL-1。黄芪茎叶散提取物对ConA诱导的体外小鼠脾细胞增值试验探究的结果为,中低剂量组OD值降低,而高剂量组OD值增高。对LPS诱导的体外小鼠脾细胞增殖试验结果为高中剂量组OD值增高,而低剂量组除水提物(一年生)及醇提物(多年生)外,OD值均增高。(4)黄芪茎叶散的急性毒性试验:经一次给药后未能测出其LD50。在给药后7日内,观察到小鼠活动正常,被毛光泽,眼、鼻、口腔未见异常分泌物,进食情况良好,排泄物颜色正常且无一例死亡现象。结论(1)黄芪茎叶原料药材的质量研究:本试验采用的方法方便快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结果准确,可作为制定黄芪茎叶原料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依据。(2)黄芪茎叶散的药学研究:对黄芪茎叶散,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粒度、外观均匀度、含量测定、水分、装量差异等,黄芪茎叶散经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后本品性状、含量、粒度、外观均匀度均符合规定。(3)黄芪茎叶散的药效学研究:黄芪茎叶散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及绿脓杆菌四种供试菌均有抑制作用,且均能促进ConA、LPS诱导的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说明其具有免疫增强作用。(4)黄芪茎叶散的急性毒性试验:黄芪茎叶散为安全低毒的绿色中兽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