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翼状胬肉是我国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收集翼状胬肉患者的临床和生活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寻找其发病的危险因素;通过检测患者翼状胬肉中环氧化酶2(COX-2)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COX-2与翼状胬肉新生血管形成之间的关系及相关性;探讨危险因素通过哪条信号通路导致COX-2的表达改变,明确COX-2调控翼状胬肉发生的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本研究收集209例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和121例志愿者的临床及生活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该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收集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57例,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38例和正常对照组的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32例,运用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实验标本中COX-2、PEDF、VEGF的表达和分布,以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分布情况,进而分析COX-2与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关系和相关性。通过收集紫外线照射时间较长翼状胬肉患者11例和紫外线照射时间较短翼状胬肉患者8例,检测COX-2的表达情况及JAK1-STAT3信号通路中JAK1、STAT3分子的磷酸化水平,初步明确紫外线照射导致COX-2分泌的分子机制。结果研究表明,翼状胬肉的发病人群主要是年龄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从事户外工作和户外活动时间较长(≥4h/d)者发病率高;其发病的平均病程为9.06±4.55年;临床分期以静止期胬肉为主,占患者总眼数的76.54%;翼状胬肉组织侵入角膜的平均长度为2.58±0.81mm;眼球的活动度尚可,无睑球粘连,且无明显角膜水肿,局部角膜仅为轻度混浊;翼状胬肉的透明性分级主要为1级和2级。运用Logistic回归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户外工作和户外活动时间长是初发性翼状胬肉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P=0.010,OR=2.607;P=1.0*10-9,OR=7.876);而文化程度、吸烟、饮酒等因素在翼状胬肉中发挥的作用较弱。这些结果表明,在翼状胬肉的发生过程中,紫外线照射可能发挥着重要的致病作用。研究表明,COX-2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主要位于上皮组织近基底部和基底层细胞的细胞质,以及间质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质。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COX-2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初发性翼状胬肉,而正常结膜及结膜下组织中不表达COX-2。在38例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标本中,32例标本COX-2呈阳性表达;在57例初发性翼状胬肉组织标本中,46例标本COX-2呈阳性表达。PEDF蛋白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和组织间质中,呈褐色。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38例中有7例PEDF呈阳性表达;初发性翼状胬肉组织57例中有31例PEDF呈阳性表达;正常结膜及结膜下组织32例中有27例PEDF呈阳性表达。正常结膜及结膜下组织中PEDF表达量显著高于复发性和初发性翼状胬肉组织。VEGF蛋白主要位于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和组织间质中,以及微血管的内皮细胞,呈褐色。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38例均有VEGF表达;初发性翼状胬肉组织57例有49例VEGF表达阳性;正常结膜及结膜下组织32例中有9例VEGF表达阳性。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VEGF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初发性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MVD为26.3±6.7,初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MVD为17.8±5.9,而正常结膜及结膜下组织中MVD为10.4±4.2,统计学结果表明三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复发性翼状胬肉中,COX-2表达的阳性率与MVD表达呈正相关(r=0.63,P=0.003)。在初发性翼状胬肉中,COX-2表达的阳性率与MVD表达也呈正相关(r=0.51,P=0.01)。本研究进一步分析,翼状胬肉中COX-2与VEGF呈正相关,与PEDF呈负相关;在复发性翼状胬肉中相关性较初发性翼状胬肉更显著。研究表明,与紫外线照射时间较短组相比,紫外线照射时间较长组COX-2表达增多,p-JAK1和p-STAT3的蛋白表达均升高。这提示JAK1-STAT3信号通路可能参与紫外线照射引起翼状胬肉中COX-2分泌的调控。结论初发性翼状胬肉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发病年龄大,女性患者多,病程长,静止期胬肉为主,胬肉透明性好;紫外线照射是翼状胬肉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翼状胬肉中,COX-2、MVD显著高于正常结膜及结膜下组织;COX-2可能通过促进VEGF分泌和减少PEDF分泌导致翼状胬肉的发生。在翼状胬肉中,紫外线照射可能通过JAK1-STAT3信号通路导致COX-2的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