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国时代,礼教废弛,继而诸侯争霸,群雄并起。至战国中后期,以秦国实力最强,其余六国为了抗秦,互觅良方,纵横家便应运而生。在那时,纵横策士竞尚游说,辅所用之国,一言既合,取卿相于指顾之间。而对于充分展现战国纵横之士风貌的《战国策》一书却并非成于先秦,而是成于“当七雄纷争之际,纵横之士,腾口说,干时君,以取富贵,其文辞著诸竹帛流传至西汉者,凡有数本,编次不同,取名各异”的西汉。保存至今的《战国策》记载了大量纵横策士的游说之辞,可以说是我们管窥战国时期灿烂历史不多的珍贵文献之一。但历代很多学者都发现它“不尽信”,从刘向《战国策书录》中我们就可以发现他在汇编时,非信史的材料即“拟托文”就已经存在了。这些“拟托文”对于研究战国历史来说,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战国策》的史学价值,但是因为“拟托文”中一些文学手法的运用,却大大提高了其在文学方面的价值,并对后世文学创作有着多面的影响。本文便是立足于《战国策》中的“拟托文”,通过对“拟托文”具体情况的分析,进一步探讨“拟托文”的文学特点及其对后世的文学影响。本文的结构也正是围绕这几个主要问题安排章节并展开论述的: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介绍《战国策》的基本情况,包括《战国策》的成书情况及其书中的材料情况,并大致介绍“拟托文”在《战国策》中的存在情况及其价值所在;二是探讨《战国策》的研究意义,既具有重要的史学意义,又有着重要的文学意义,重点探讨其文学意义,特别是其中的“拟托文”所体现出的丰富的文学性;三是大致梳理《战国策》“拟托文”的研究概况并简要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二章是对《战国策》“拟托文”具体情况的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战国策》中“拟托文”的数量及其类别进行探讨;一是对《战国策》“拟托文”的产生原因做进一步的分析。第三章是分析《战国策》“拟托文”的文学特点。“拟托文”的文学特点有很多,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故事情节方面;人物形象方面以及语言特点方面。第四章是分析《战国策》“拟托文”的文学影响。当然,《战国策》“拟托文”的文学影响应该是多方面的,本文也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对《史记》创作的影响;一是对汉大赋创作的影响。《战国策》“拟托文”有着丰富的文学特点,对它的研究有必要也很有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战国策》中“拟托文”情况的梳理,分析其文学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浅析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以期进一步丰富《战国策》研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