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实中存在两种色彩:一种色彩是自然物整体的组成部分,或是说具有物质属性的固有色彩,它们不会被改变;另一类则是人造的、化学的、现代的色彩,它可以改变物体的外观。这就是色彩与颜料的区别。这里所说的“色彩与颜料”中的“色彩”指的是第一种色彩——物体属性的、固有的、自然的色彩,那是一种拥有微妙的暗示和优雅的对比的无色彩;颜料,则是一种非自然的,仅仅为了表达某种颜色而使用的,一种目的单纯的色彩。色彩通过视觉深刻影响人的心理、物理、生理和感觉。色彩与建筑也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而影响人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往往先考虑结构、形体、空间等问题。从建筑历史上看,多数建筑师在不断的寻求个性与变化,追求“风格独特”的建筑,对于建筑色彩的设计往往从次要的角度去考虑。然而,建筑的色彩也不仅仅由建筑师个人主观愿望所决定的。建筑的色彩受社会、科技、生活、审美等各方面的影响而不断发生着变化。21世纪社会压力和创造“社会空间”的需要,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和色彩审美变化的速度。也因此,人们越来越需要平静、稳定和自然的生活环境。建筑作为人类的居所环境,其色彩计划也因此逐渐发生了变化。这时,建筑的“色彩”在一种人造的、化学的、现代的色彩等某些方面渐渐消失了。建筑“色彩”的消失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它关系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生态学等多门学科,符合建筑发展的历史规律。研究建筑的色彩就必须要对建筑的发展历史有十分深刻的了解。色彩付诸于建筑材料,建筑色彩的发展过程也是一部建筑材料史。纵观人类整个建筑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建筑的色彩曾经蓬勃发展过,也反复消失和再现过,但是现在它在某些方面慢慢没有了。20世纪末的“白色建筑”与世纪之交的“简约”倾向建筑,二者的回归使得建筑似乎重新恢复了现代主义设计和国际主义设计的一些理性的、秩序的、功能的特征,但具有它特有的清新味道。因此,当代建筑设计的一个最突出特点是国际性的趋同化。建筑的现代化、同类型化已经是建筑的发展趋势。建筑也开始渐渐失去了它曾经有过的丰富的色彩。由此,当代建筑色彩主要注重表现天然材料与人工材料自身的肌理,这是一种微妙的无色彩;色彩计划上采用白色、灰色等中性色。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人口膨胀和自然保护等问题的不断关注,发展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等被世界各国高度共识。如今,建筑向生态的、“绿色的”、可循环的、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也就成为了必然。建筑的色彩也应朝着以建筑所使用的生态的、自然的材料固有色为表征,那是一种微妙和优雅的无色彩。此外,从某种程度上说,建筑色彩是短暂的、也是变化的。建筑色彩与光、影的有机结合成为建筑大师和诸多当代建筑的追求,甚至虚幻世界里的色彩也甚至更有被进一步强化的潜质。从这种角度上看,建筑色彩的发展也是多元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