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绒螯蟹Na+/K+-ATPaseα1基因的表达分析与选育良种的中试评估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hester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自然分布于我国东部沿海大部分水域,属洄游性的水生经济动物,一生中要经历两次盐度变化。因而,中华绒螯蟹需要有合理的调节机制来维持洄游过程中体内的渗透压平衡。在另一方面,河蟹作为我国当前养殖经济价值最高的淡水蟹类,产业规模巨大,而支撑产业发展的良种选育工作较为滞后,良种对河蟹产业的贡献率很低。因此,中华绒螯蟹的良种选育势在必行。本文针对中华绒螯蟹的基本生物学特点和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综合应用分子生物学、养殖生物学、繁殖生物学、生物统计学等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研究了中华绒螯蟹Na~+/K~+-ATPase α1基因分子结构和表达特征,分析了中华绒螯蟹选育良种在全国多个地区的中试养殖效果,以及池塘生态育苗效果。主要结果如下:1.中华绒螯蟹Na~+/K~+-ATPase α1基因的分子克隆与表达分析Na~+/K~+-ATPase是水产动物体内渗透压调节的关键酶,由α、β、γ3种亚基组成。本文通过RT-PCR和RACE技术首次从中华绒螯蟹中克隆了Na~+/K~+-ATPase α1基因(GenBank登录号:KC691291.1)。该基因的全长cDNA为3805bp,包含306bp的5’-UTR、3111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037个氨基酸)和388bp的3’-UTR。氨基酸序列与其它水生甲壳动物的同源性高达91.9-98.5%,表明其在甲壳动物间有高度的保守性。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结果表明,该基因在肝胰腺中的表达量最高,鳃中的表达量次之,肠和胃中的表达量较为接近,肌肉和心脏中的表达量最低;该基因在中华绒螯蟹的8个发育阶段均有表达,溞状幼体期(溞I~溞Ⅴ)的表达量均较低,大眼幼体期的表达量最高,而后表达量下降,仔蟹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幼蟹期(P<0.05);通过对海水(盐度21)和淡水中饲养30d的成蟹表达检测,海水环境中该基因在肌肉和肝胰腺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淡水环境(P<0.05),而鳃在淡水环境中的表达水平却显著高于海水环境(P<0.05),海水和淡水环境中该基因在性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不存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肝胰腺和鳃是中华绒螯蟹Na~+/K~+-ATPase α1基因的主要表达器官,Na~+/K~+-ATPase α1对中华绒螯蟹渗透压调节起重要作用。本部分研究结果为生产上蟹苗培育和亲体保育的适宜盐度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2.中华绒螯蟹选育良种的中试养成效果评估本部分对上海正选育的中华绒螯蟹良种在上海、江苏、安徽和广西4市省区的9个中试地的成蟹养成效果进行了评估。通过对成蟹最后一次蜕壳(生殖蜕壳)后的养成性状(体重、壳长、壳宽和肥满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各中试地域的河蟹生长状况良好,雄蟹体重规格在182.90-218.24g,雌蟹在125.39-165.54g,肥满度为0.53-0.65,大规格蟹(雌≥150克,雄≥200克)比例为32.1%,体重变异系数在16.9-24.8;各中试地河蟹的体重与壳长、壳宽的关系式均呈现幂函数关系;多重方差分析表明:环境、区组和性别对河蟹体重、壳长、壳宽和肥满度的差异均极显著(P<0.01);环境与区组、环境与性别对体重、壳长、壳宽和肥满度的交互作用极显著(P<0.01),而区组与性别对体重、壳长、壳宽和肥满度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环境、区组与性别三者对体重、壳长、壳宽的交互作用极显著(P<0.01),而对肥满度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01)。本部分结果为中华绒螯蟹选育良种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3.不同规格亲蟹的池塘生态育苗效果评估在江苏射阳生态育苗基地,进行了五种不同规格(A、B、C、D、E)亲蟹池塘生态育苗效果的观察与比较。亲蟹规格分别是:A:雌100-125g,雄125-150g;B:雌125-140g,雄150-175g;C:雌140-150g,雄175-200g;D:雌150-175g,雄200-225g;E:雌150-175g,雄225-250g。五种规格亲本的亩均出苗量为:A:28.37kg;B:25.05kg;C:22.37kg;D:46.05kg;E:39.00kg,说明亲本规格越大,亩产量越高;每只母蟹的平均出苗量分别为A:0.62kg;B:0.59kg;C:0.61kg;D:0.92kg;E:1.56kg,说明亲本规格越大,个体的出苗量越高。本研究结果对我国河蟹的池塘生态育苗积累了有用资料。
其他文献
本文以马粪海胆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成熟卵的受精率与受精卵的孵化过程及其浮游幼体在不同饵料、盐度下的变态发育过程,以及温度、盐度及体重对马粪海胆成体的摄食能、排便能、
本文使用RFLP技术分析了南海海域石斑鱼属野生蜂巢石斑鱼、鲑点石斑鱼、青石斑鱼、赤点石斑鱼和七带石斑鱼的种内和种间遗传多样性、种间亲缘关系和系统分化,构建了这五种鱼的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自92年以来养殖一类宿主广且毒力强的对虾病原,给海水养殖业带巨大的经济损失。十几年来,各研究者从其组织病理学、免疫学
河蟹及其废弃物的综合加工利用,对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很大作用.以河蟹(性腺已成熟)作为加工原料,在无废弃物和废弃物较少的加工技术基础上,创新加工工艺,以速冻、烘
在循环水系统中繁育南方鲇苗种,经培养熟化,生物固定床滤材上形成致密均匀、丰厚饱满的生物膜,膜上含有较丰富的硝化细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微生物,且形成以绿藻门、裸藻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