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文献阅读、实地考察、调查问卷、交流访谈等方法对新西兰怀拉拉帕地区的中小学汉语教学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包括:与新西兰大中城市汉语教学的对比研究、对怀拉拉帕地区汉语教学整体情况的描述、对该地区教学模式的研究、汉语教师研究、教材研究以及学生学习汉语动机的研究等。本文首先从整体教学环境方面,把怀拉拉帕地区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和国内中小学的教学环境做了对比,然后对在该地区实行的两种教学模式——“话题式教学”和“以学生为主体式教学”进行了实践。实践过程中证明了这两种教学模式的先进性,但并不完全适用于国内的中小学教学。针对怀拉拉帕地区的中小学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给出了解决方法。对于已经开设汉语课程的学校,发现在课时安排上存在差距。汉语教学的发展不可以“虎头蛇尾”;从教师到学生,教授汉语和学习汉语的动机并不强烈。由于文化和生存环境的差异,使得汉语学习在某些学校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校方也不重视;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不高,这和他们的国籍、生长环境有很大关系。单纯是教龄的增长也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素质。通过与当地教师的交流得知,若有机会让他们来到中国学习,他们会欣然前往;或有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师前去为他们培训,也会受到当地政府和学校及教师的欢迎。如何选择一本适合当地汉语教学的教材,是当地老师和交流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当地教师没有采用中国人编写的教材,而是选择了澳大利亚的《你好》。这不仅是因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之间的联系比中新之间更密切,还反映出了中国的汉语教材无法适用于当地的学习环境。根据当地教师所反映的情况来看,他们所能接触到的中国对外汉语教材存在着:题目难,看不懂;对课文内容不感兴趣;脱离他们的生活等问题。相比之下,《你好》教材,不论从题目、课文内容还是练习题,都比较符合澳新两国国家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对于一门课程来说,学生兴趣的缺失,就意味着这门课程将会面临着取消。这是无论当地教师还是中方教师都不愿看到的现象。通过对学生调查问卷的总结可知,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更多的来源于“融合型动机”。简单来说就是因为感兴趣而学习。相对的,“工具型动机”并不占优势。学生因为升学考试等原因选择了汉语科目的学习,但是若在汉语考试中无法取得好成绩,很多学生会选择放弃汉语学习。在分析了以上情况之后,汉语教学在怀拉拉帕地区究竟能否继续发展下去,本文也通过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从大环境看,长春和怀拉拉帕地区的马斯特顿市是友好城市,近年来的文化交流活动也越来越多,这表明了当地政府对汉语教学持积极态度。具体到各个中小学,从交流教师得到的反馈来看,不论是当地教师还是当地的中小学生,都很喜欢中国文化,也愿意接受和学习汉语知识。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针对该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中新两国一起合作努力,共同促进汉语教学在该地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