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错、位错及Stone-Wales缺陷对MoS2纳米带电子和光学性质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enhu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渡金属硫化物由于其优良的机械柔韧性、热稳定性、独特的催化性以及电子、光学性质,在柔性器件、电子学、光催化以及光探测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在材料生长过程或使用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缺陷,而这些缺陷将会影响其物理性质从而影响材料的性能。因此缺陷对二维材料性质的影响也得到了极大的重视。本文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层错、SW缺陷和位错等缺陷对MoS2纳米带电子和光学性质的影响,为其在光电子学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计算基础。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单层错对MoS2单层以及扶手型MoS2纳米带的电子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MoS2单层,其带隙会随着层错密度(=1/7)(l=5,7,9,11和13))的减小而增加,并且会收敛于0.27 eV,小于完美的MoS2单层的带隙(1.76 eV);对于MoS2纳米带,层错会减小其带隙,并在纳米带宽度≤18时呈上升曲线,纳米带宽度≥18时表现出轻微的下降。且带有层错的纳米带的带隙都小于完美纳米带的带隙。为了说明带隙的减小是由层错引起的,我们计算了部分电荷密度分布。结果发现,在禁带中费米能级附近出现了缺陷带,并且此缺陷带来源于引入的缺陷。因此,层错引入的缺陷带造成了MoS2纳米带带隙的减小。研究多层错对MoS2纳米带电子和光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层错和四层错MoS2纳米带的带隙会随着纳米带宽度的增加而逐渐接近于0 eV。其中,对于双层错MoS2纳米带,会出现类似Dirac点,与石墨烯在费米能级附近的能带结构相似。而对于单层错和三层错的MoS2纳米带的带隙随着宽度的增加分别收敛于0.46eV和0.36 eV。有层错的纳米带带隙均比完美纳米带带隙小,而部分电荷密度分布也表明禁带中的缺陷能级来源于层错。同时,也计算了光学响应,如介电函数,吸收谱,反射谱和电子能量耗散谱。MoS2单层的光学结果与以前的结果符合较好。完美扶手型MoS2纳米带介电函数虚部的峰值为2.8,4.0和5.4 eV,而带有层错的纳米带介电函数的虚部的峰值为2.8和5.4 eV,且此峰值独立于纳米带宽度。而电子能量耗散谱的峰值由于层错的引入会向更大波长的方向移动(红移)。研究Stone-Wales缺陷对扶手型MoS2纳米带电子和光学性质的影响。对于OH饱和的SW-2在边缘的纳米带,其结构是不稳定的,弛豫后会回到完美结构,对于其他结构则会稳定存在。SW缺陷的引入会降低纳米带的带隙。对于SW-1缺陷,其在纳米带中心的带隙比在纳米带边缘的带隙大。对于SW-2缺陷,其在纳米带中心的带隙小于在纳米带边缘的带隙。OH饱和的纳米带带隙大于H饱和的纳米带带隙。部分电荷密度分布表明缺陷能级来源于SW缺陷。同时也研究了SW的光学响应,如介电函数,吸收谱,反射谱和电子能量耗散谱。光学结果表明,有SW缺陷的扶手型纳米带介电函数的实部在频率为0时大于完美的纳米带。而且带有SW缺陷的扶手型纳米带具有较高的太阳能转换效率,可以作为一种施主材料应用在太阳能电池方面。研究位错对对锯齿形MoS2纳米带气体分子吸附性质的影响。位错的引入增大了锯齿形MoS2纳米带的磁矩,从5增加到10。另外气体分子在位错附近的吸附显著加强,并且属于物理吸附。因此,这对于在气体分子传感器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齿轮滚轧成形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无屑加工方法,它利用一个或多个同向旋转轧轮带动工件旋转,同时径向或轴向进给挤压工件表面,使其金属产生塑性流动从而获得特定尺寸与形状的齿轮,具有加工效率高、材料耗费少、表面质量和使用性能好等优点,符合现代齿轮高效、精密、绿色的生产理念。本文在对直齿圆柱齿轮轴向滚轧自由分齿原理及轧制精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制分齿式轴向滚轧成形新工艺,并对齿轮展成原理、自由分齿误差、材料流
金属材料在工程结构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在服役过程中的破坏失效直接影响着工程结构的安全,因此如何预防破坏失效有着重要的意义。韧性断裂是金属材料破坏主要形式之一,其断裂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和学术价值,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长期以来的关注。本文针对三种典型面心立方金属的韧性断裂进行了研究,主要采用多尺度实验表征技术分析韧性断裂全过程,同时应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应力状态对断裂过程不同阶段的影响。具体来说,
近年来,在金属材料中引入“孪晶界面”能显著改善材料强韧性的研究备受关注。{10-12}拉伸孪晶是镁及其合金中最容易激活的孪生模式之一。因其临界剪切应力低,极易在塑性变形初期形成,并对后续力学行为产生影响。由于孪晶具有六个变体,孪晶变体的激活强烈地依赖于加载路径,且随着应变量和应变速率不同而变化。因此,研究不同加载路径下的{10-12}孪生行为及其对后续力学行为和塑性变形微观机制的影响规律,对镁合金
当前汽车全铝发动机主要使用以Al-Si-Mg和Al-Si-Cu为基础的铸造合金材料,两组合金中的主强化相分别为β″(Mg5Si6)和θ″(Al3Cu)析出相,其中β″相和θ″相分别在汽车发动机工作温度高于185 oC和225 oC时变得不稳定。现代汽车可操作性增加及发动机的小型化和大功率设计对发动机材料的耐高温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Al-Si-Mg-Hf体系中,合金经过热处理形成了高密度的Si2
{10ī2}孪晶在协调密排六方金属的c轴方向上的应变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有关{10ī2}孪晶形核和长大的机制仍存在争议。本文主要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探究了{10ī2}孪晶形核和长大的机制。首先,通过构建纳米结构镁,在单轴拉伸下发现{10ī2}孪晶倾向于在晶界处或裂纹尖端处非均匀形核。在{10ī2}孪晶形核过程中,发现了BCC中间相的存在。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BCC中间相的{10ī2}孪晶形核的简单几
镁合金作为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在汽车、航天、医疗和电子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镁合金的强度低、塑性差,制约了其工程化应用。因此,研究镁合金的力学行为和变形机制,进而阐述合金的强韧化机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工程意义。本研究选用Mg-3Gd(wt.%)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累积叠轧(ARB)及后续不同工艺退火,制备了三种不同微观结构和晶粒尺寸的样品,即纳米结构、微纳层状异构、微米结构。采用
Al-Cu铸造合金具有强度高、拉伸性能好和易加工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汽车和国防军工等领域。但当工作温度高于200oC时,Al-Cu合金中的主要强化相θ″逐渐转变为稳定相,使其强化作用降低,导致材料使用寿命缩短,严重影响了Al-Cu合金的实际应用。通过添加Zr,Ti,V等微量合金元素,在Al-Cu合金基体内部形成纳米尺寸且弥散分布的耐热Al3M相,从而提高Al-Cu合金的强化效果及热稳定性能
碳点(Carbon Dots,CDs)由于具有制备过程简单、物理化学性能稳定、易于官能化修饰、生物相容性好等应用优势以及发射光谱可调、上转换发光、磷光、延迟荧光、化学与电致发光等光学特性,引起了广泛的重视,成为极具发展前景的下一代发光功能材料。经过十几年的研发,碳点的相关研究虽然取得了众多的突破,但仍存在以下挑战:1)当前文献报道的碳点荧光发射主要以蓝、绿光为主,长波长(黄、红色)发光碳点的制备比
过渡金属氮化物如TiN、VN和CrN等,因为其优异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抗氧化性、耐腐蚀性和高硬度等性质而被广泛的用作切削工具的表面涂层。尤其是由两种单一氮化物层交替排列组合而成的纳米过渡金属氮化物多层膜,由于其具有比单一氮化物更高的硬度,从而在表面涂层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们在研究纳米多层膜的硬化机理时,发现材料宏观性质与原子尺寸上的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材料在原子尺寸上的行为很难在实验上
基于广义相对论和宇宙学原理建立的标准宇宙学模型(ΛCDM)不仅是目前最简单又相对全面描述宇宙演化发展的模型,而且模型与大量的天文观测数据都高度一致。ΛCDM模型认为宇宙是由暗能量、暗物质和普通重子物质组成,宇宙空间在大尺度上是均匀且各向同性的。尽管模型在各方面都取得巨大的成功,但其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微波背景辐射功率谱中呈现出半球不对称性、电磁精细结构常数在大尺度宇宙空间中具有偶极结构形式等反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