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维生素D(Vit D)水平及其与生殖内分泌和代谢指标的相关性,观察PCOS伴Vit D缺乏患者应用复方口避孕药(COC)预处理基础上补充Vit D后抗苗勒管激素(AMH)、内分泌及代谢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对促排卵的影响。资料与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7年7月在郑大五附院妇科内分泌门诊和郑州市妇幼保健院优生遗传科门诊就诊有生育要求的符合入组标准的PCOS患者,共179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该院孕前体检的正常育龄期妇女12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于月经2~4天晨空腹检测血清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25-羟基维生素D[25(OH)D]、AMH、空腹血糖(FPG)和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记录年龄、身高及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1比较PCOS观察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25(OH)D水平及其他观察指标的差异。2分析PCOS观察组血清25(OH)D水平与生殖内分泌和代谢指标的相关性。3将PCOS观察组中Vit D缺乏者随机分为COC+Vit D组,COC用药组,给予3个月经周期的预处理后,复测上述指标,分析组间差异。4 A、B组预处理后给予来曲唑+促性腺激素(Gn)促排卵。记录周期排卵率、Gn使用时间、Gn使用总量、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临床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统计学方法比较组内及组间有无差异。结果1 PCOS观察组和正常对照组25(OH)D水平及其他临床资料的比较PCOS观察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年龄、BMI、FPG、FSH、E2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PCOS观察组的FINS、HOMA-IR、LH、T、AMH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COS患者25(OH)D缺乏比例为80.4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4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血清25(OH)D水平与生殖内分泌和代谢指标的关联性分析PCOS观察组中,血清25(OH)D水平与其BMI、FINS、HOMA-IR、T呈负相关性,且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25(OH)D水平与年龄、FPG、E2、LH、FSH、AMH 无相关性(均P>0.05)。3 PCOS伴Vit D缺乏患者A、B组治疗前后临床资料的比较3.1 A 组与 B 组治疗前的年龄、BMI、25(OH)D、FPG、FINS、HOMA-IR、E2、LH、FSH、AMH,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2 A 组治疗后血清 25(OH)D 显著上升,FINS、HOMA-IR、LH、T、AMH显著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MI、FPG、E2、FSH无明显变化(均 P>0.05)。3.3 B组治疗后血清LH、T、AMH明显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MI、25(OH)D、FPG、FINS、HOMA-IR、E2、FSH 无明显变化(均 P>0.05)。3.4A、B组治疗后,血清25(OH)D、FINS、HOMA-IR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组治疗后的BMI、FPG、E2、LH、FSH、T、AMH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均P<0.05)。4 PCOS患者A、B组在治疗后排卵及妊娠情况的比较A组的周期排卵率高于B组,Gn使用时间及Gn使用总量小于B组,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临床妊娠率高于B组,早期流产率低于B组,但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 PCOS患者血清25(OH)D水平低于正常育龄期女性,且其25(OH)D缺乏比例高于正常育龄女性;PCOS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BMI、FINS、HOMA-IR、T呈负相关性,与血清AMH无明显相关性。2 PCOS伴VitD缺乏患者补充Vit D协助降低FINS、HOMA-IR水平。3 PCOS伴VitD缺乏患者补充Vit D,可减少促排卵时Gn使用时间、Gn使用总量,提高周期排卵率,可能提高了卵泡对FSH的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