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半夏和胃颗粒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客观评价其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其作用机制,指导其在临床的应用。 方法: 1 消化性溃疡病例的确定 1.1 病例纳入标准 (1) 中医诊断为胃脘痛,中医辩证为脾虚胃热,且中医症状积分达6分以上者; (2) 符合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及胃镜溃疡活动期诊断标准者; (3) 年龄在18—65岁; (4) 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病例排除标准 (1) 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特殊原因所致的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如胃泌素瘤等)、消化道肿瘤、功能性消化不良、恶性溃疡、巨大溃疡(>2cm~2),及其他可能影响脾虚胃热证或药物疗效评价的各种疾病(如合并有各种严重的慢性病); (2)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3) 有过敏体质者; (4) 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5) 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1.3 中医诊断标准: 胃脘部胀满或兼胃脘疼痛,且有反复发作病史。 1.4 中医辨证标准 主证:脘腹胀满或兼胃脘疼痛。 脾虚症状:(1) 神疲乏力 (2) 胃纳减少 (3) 大便溏软 (4) 脉缓 胃热症状:(1) 口干 (2) 口苦 (3) 嗳气或泛酸 (4) 舌苔黄 诊断:主证必备,加上脾虚、胃热症状各2项即可诊断为本证型。 1.5 西医诊断标准: (1) 有长期反复发生的周期性、节律性的慢性中上腹部疼痛,可伴有泛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 (2) 中上腹部可有局限性压痛; (3) 内窥镜检查可见活动期溃疡(包括胃溃疡(GU)、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和复合性溃疡)。 1.5.1 胃镜诊断标准: 粘膜缺损呈圆形、椭圆形、线形、不规则形,底部平坦,边缘整齐,为白苔或灰白苔覆盖,或为一片充血粘膜上散在小白苔,形如霜斑称“霜斑样溃疡”。 1.5.2 病理诊断标准: (1) 见到肯定的粘膜肌层缺损,并与其下的纤维化粘膜下层融合; (2) 见到再生的粘膜组织,粘膜上皮呈不规则的“房状”或舌状突出,间质疏松或富含毛细而管;有时新生的粘膜较平坦,粘膜内不见固有腺体; (3) 粘膜中或再生粘膜下可见炎性肉芽组织; (4) 可见明显的成片坏死组织,而不是少量炎性渗出物; (5) 胃镜或X线检查显示有溃疡存在。上述5项中,如具备(1),即可明确诊断胃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