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路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和基础产业,在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全国31个区域的公路运输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公路运输经济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针对区域公路运输系统运行效率进行研究。 首先,本文在总结归纳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投入产出为研究视角,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2006-2016年各区域的公路运输效率,测度结果总结如下:(1)通过分析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特征发现:区域公路运输纯技术效率较规模效率对综合效率的影响更大,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综合效率的分布模式;(2)通过对比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公路运输综合效率测度结果可知:运输效率位于生产前沿面的区域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而运输效率较低的区域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3)2006-2016年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运输综合效率均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分布,且效率最低点均出现在2008年左右,由此说明公路运输效率易受地区经济波动的影响;(4)2006-2016年全国及东、中、西地区变异系数大小的排序为:东部<中部<全国<西部,且其变化趋势呈倒U型,初步表明我国区域公路运输效率整体上存在空间异质性而地区内存在空间同质性。 其次,为了进一步研究区域公路运输效率是否具有空间相关性,本文运用ArcGIS软件对其进行地图可视化描述,从定性角度探索了其时空演变路径;并运用ESDA空间探索性分析方法从定量角度对其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公路运输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和集聚性。 最后,从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两个层面提炼出区域公路运输效率的影响因素,并基于SLM双固定效应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外部宏观环境方面:人均GDP、工业化水平与区域公路运输效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人口规模也与其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外部微观环境方面,铁路里程与其存在负相关关系但不显著;内部条件方面:公路路网密度与其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公路运输业发展水平与其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最后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