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观幸福感作为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受到了学者们的格外关注。所谓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简称SWB)指的是人们根据自定的评价标准,对自身的生活满意感和情感状况所作的整体性的评估与心理体验,包括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目前已有的研究已涉及到人们对幸福的看法、追求方式以及影响因素等领域。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中的一支特殊队伍,他们与学生的接触最紧密,直接承担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他们的快乐、满意和幸福等心理状况,他们对自己生活质量的评价等内容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能的体现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高校人事聘任制度的改革,我国的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中,辅导员的工作现状不容乐观。工作职责不明确、工作难度大、工作负荷重、缺乏晋升空间和发展的机会、理论研究和学术研究时间少、收入低等问题日益突出,工作压力逐渐增大,这些因素都很容易导致辅导员不同程度的对自身的生活状况和满意感降低。然而相对于目前逐渐受到全社会关注的大学生和教师的主观幸福感而言,对于高校辅导员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却非常的少,这必然会对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体现造成一定影响。
本研究选取高校辅导员这一特殊群体,采用问卷调查法,在地方高校中选取172名辅导员,对他们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状况以及其与人格特征、工作压力的关系进行探索性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高校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在总体基本处于中等水平,工作压力总体偏高。
第二、人格特征、工作压力与高校辅导员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且对主观幸福感的不同维度具有预测作用。
第三、高校辅导员的人格特征、工作压力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上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
第四、高校辅导员主观幸福感的整体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上存在性别差异;整体生活满意度在职称、受教育程度和工作年限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婚姻变量上差异不显著。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几条建议仅供参考:
第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高校辅导员正确的幸福观;
第二、明确职责,科学定位,减轻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压力,营造健康和谐的工作氛围;
第三、高校辅导员自身要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保持积极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