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隐喻被认为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修辞手法。自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出版以来,隐喻的研究成为热点,他们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思考和行为的重要方式,隐喻在人类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没有隐喻,人类将无法思考,人类将无法生存。人类认知世界的顺序是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人体是人类认知外界的起点,对人体词的研究有助于更加充分地认识人类的思维模式。人类的五种基本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是人类认知外界的重要手段,因此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现有研究对视觉、味觉和触觉的探讨已经较为深入,然而与嗅觉和听觉有关的研究较少,且大多是对嗅觉名词和动词的讨论,而针对汉语嗅觉形容词的研究较少。因此,仍有较多空间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本文选择汉语嗅觉形容词“香”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中心,即BCC语料库与“香”有关的文学领域的语料,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香”的语义延伸,从而揭示其背后的思维模式。结果表明,汉语嗅觉形容词“香”的各个语义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过隐喻或转喻思维模式相互关联,结论有以下四个:(1)汉语嗅觉形容词“香”包含一个原义和十四个延伸语义,原义“美好的气味”为原型语义,所有的延伸语义均以链状和辐射状两种方式延伸而来。以链状方式延伸的语义有:“后代”“一代一代的传承”“请人帮忙时送礼”“平时的努力”“色情的”和“诱人的”;以辐射状方式延伸的语义有:“与宗教有关的香”“熟睡”“直接与女性有关的”“受欢迎的”“有食欲的”“美味的”“美好的事物”和“奢华的”。(2)以辐射状方式延伸的语义,其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美好的气味”(82.19%)>“与宗教有关的香”(10.03%)>“熟睡”(2.43%)>“直接与女性有关”(1.21%)>“受欢迎的”(0.68%)>“有食欲的”(0.66%)>“美味的”(0.62%)>“美好的事物”(0.33%)>“奢华的”(0.09%)。前四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语义所指能够被闻到或者被身体感知到,而后五个使用频率较低的语义所指,除了“美味的”之外,均不能被闻到或者被身体感知到。以链状方式延伸而来的语义所指,除了“色情的”,其他语义的所指同样无法被闻到或者被身体感知到,在这些语义中,除了“后代”(1.03%)之外,其他语义“一代一代的传承”(0.06%)“请人帮忙时送礼”(0.14%)“平时的努力”(0.07%)“色情的”(0.30%)和“诱人的”(0.16%)的使用频率都较低。因此,与身体接触越直接,感知越具体,则其使用频率越高;与身体接触越不直接,感知越不具体,则其使用频率越低。(3)与物理感知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的语义延伸与隐喻和转喻思维模式相关;与物理感知无直接或间接关系的语义延伸则只与隐喻思维模式相关。(4)汉语嗅觉形容词“香”的语义延伸过程更依赖于隐喻思维。本研究认为,通过对嗅觉形容词的深入分析,能更好地认知语言的本质,从而更加深入的认识人类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