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骨髓细胞形态学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6年8月-2010年3月收治并得到完整系统治疗的70例ALL患儿作Kaplan-Meier分析,监测完全缓解治疗第19、33天以及缓解后维持治疗过程中,骨髓存在形态学可辨认的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比例,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诱导完全缓解治疗第19于M1组生存率高于M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320,P<0.001);第33天CR组生存率显著高于PR组(x2=21.676,P<0.001);2.维持治疗中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比例5%组生存率高于5%~20%组(x2=14.347,P0.001);比例在5%~20%组按出现的时间距初次获得完全缓解时间分3组:半年到1年之间组与半年内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951,P>0.05),1年后组生存率显著高于1年内组(x2=16.416,P<0.001);1年内出现频率≤3次组生存率高于>3次组(x2=15.075,P<0.001);3.比例在5%~20%之间,标危、中危及高危组患儿生存率依次降低(x2=23.099,P0.001):B细胞系生存率高于T细胞系(x2=8.476,P0.05);4.多因素分析显示:骨髓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在5%~20%之间:1年内出现频率>3次(相对危险度估计8.180,95%可信区间2.371~28.217,P=0.001),高危型(相对危险度估计3.013,95%可信区间1.146~7.918,P=0.025),T细胞系(相对危险度估计7.064,95%可信区间1.968~25.359,P=0.003)。结论动态监测骨髓细胞形态学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比例在5%~20%之间出现时间早(1年内)且出现频率高(>3次),以及出现在高危型和T细胞系均是独立预后指标,在个体化施治中有极大临订指导意义。目的探讨L-ASP对体外培养的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株Jurkat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对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细胞周期相关因子Geminin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株Jurkat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以L-ASP进行药物干预。采用不同浓度的L-ASP处理Jurkat细胞24h.48h、72h, CCK-8法检测Jurkat细胞的增殖抑制,流式细胞仪碘化丙啶(PI)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 RQ-PCR)检测细胞周期相关因子Geminin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1.CCK-8法示:0.1U/ml L-ASP处理Jurkat细胞24h、48h、72h的抑制率分别为(31.64±1.75)%、(41.34±1.52)%和(66.24±1.20)%;1.0U/ml L-ASP处理Jurkat细胞24h、48h、72h的抑制率分别为(39.96±1.61)%、(70.78±1.83)%和(94.29±1.52)%;10U/ml L-ASP处理Jurkat细胞24h、48h、72h的抑制率分别为(80.56±1.99)%、(91.42±2.23)%和(96.79±1.54)%。0.1U/ml、1.0U/ml、10U/ml的L-ASP对Jurkat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2.细胞周期检测示:L-ASP处理Jurkat细胞后G1期细胞比例增加,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①0.1U/ml的L-ASP处理Jurkat细胞不同时间(0h、24h、48h和72h)对细胞周期影响不明显,各组间G1期所占比例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23,P>0.05)。每两组LSD-t检验,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1.0U/ml和10U/ml的L-ASP处理Jurkat细胞不同时间(0h、24h、48h和72h),One-way ANOVE分析各组间G1期细胞所占比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L-ASP (0.1、1.0、10U/ml)处理Jurkat细胞24h,对细胞周期影响不明显,各组间G1期细胞所占比例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17,P>0.05).④L-ASP (0.1、1.0、10U/ml)处理Jurkat细胞48h和72h,One-way ANOVE分析各组间G1期细胞所占比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 RQ-PCR检测示:与对数生长期细胞相比,L-ASP处理后Geminin mRNA的表达显著下降,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ASP可体外抑制Jurkat细胞的增殖,并将细胞阻滞于G0/G1期,其中可能通过调节Geminin的表参与细胞周期阻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