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山西霍山七里峪地区沿海拔梯度从1200 m~2000 m的范围内分别设置样方展开调查,在野外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植被生态学和数量生态学的相关方法对不同海拔梯度的群落从物种组成及植物区系,群落物种多样性,谱系结构和谱系多样性,分类和排序,种间关联等方面分别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对样地植物的记录,统计出共有209种,分属于60科159属。其中,2科2属2种的植物是蕨类植物,1科1属1种的是苔藓植物,1科2属3种的为裸子植物,共有56科154属203种是被子植物,包括50科130属173种的双子叶植物和6科24属30种的单子叶植物。植物分布区类型多样化趋势明显,57科有10个分布型,156个属划分为20个分布类型,北温带分布属所占比例较大,为34.62%,充分表明了研究区具有明显的温带特性。(2)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λ)、Patrick丰富度指数(S)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对整体以及不同层片的多样性进行探究。从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海拔梯度的变化关系中可以得出,群落整体以及每一层片各自的不同指数间(H、λ、S、J)均表现为不同的变化趋势。在中海拔地域1600m左右物种多样性指数出现最高值,可能1600m处较好的环境使广布物种良好的生长,同时也为偶见种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对四种多样性指数进行相关矩阵分析后可以发现,群落中H指数与λ、S、J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λ与S之间相关性为不显著,与J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S与J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H与λ之间的指数对的相关性最高。(3)通过对群落整体和分层的物种库与谱系多样性的相关性研究发现,研究区内物种是具有生态位保守系性的,物种的谱系多样性和物种库大小呈显著正相关。在所调查的全部海拔梯度上,都会出现谱系结构。在不同的海拔梯度上,群落的谱系结构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中低海拔处群落的谱系结构是发散(NRI<0)的,在较高海拔群落的谱系结构是聚集(NRI>0)的。表明中低海拔处竞争排斥机制影响着现有群落的谱系结构,而在较高海拔处生态胁迫作用明显,生境过滤作用占主导作用。从中低海拔谱系发散格局到高海拔聚集格局的转变表现了环境压力逐渐加强,竞争作用逐渐减弱的趋势。(4)用Ward最小方差聚类法将所调查的72个样方划分为6个群从。选择典范对应分析(CCA)对不同海拔梯度的群落进行排序研究,其结果与聚来分析结果相吻合,同时符合野外的实际调查情况。四个环境因子对群落物种散布形式的解释量为10.56%,对结果检验后呈现出极显著的水平。海拔越往右越高的变化主要体现在CCA1轴上,CCA2轴主要体现的是从下至上坡度逐渐由缓向陡转变。从排序图的结果可以看出,影响群落中物种组成与散布的主要生态因子是海拔和坡位。(5)运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同时结合Pearson、Spearman等检验方法探究霍山七里峪不同海拔梯度植物群落的种间关联性。总体关联性分析显示,优势种之间呈不显著正相关关系,反映出群落物种之间构建了一种和谐的共生关系。χ2检验显示为48个优势种形成的1128个种对间,共有478个种对为正关联,650个种对为负关联,正、负关联比为0.735;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中,383个种对表现为正关联,745个种对表现为负关联,正负关联比为0.514;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中,450个种对表现为正关联,678个种对表现为负关联,正负关联比为0.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