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翻译文本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乔治·艾略特独具特色的现实主义小说——《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节选章节,节选中存在大量对话及动作心理描写,生动刻画了人物形象,构成了现实主义小说独特审美。这些存在于文学作品的美学特点决定了文本中模糊词汇的大量存在,不同类型的模糊词汇构成了特殊的审美。但同时也给翻译造成不小难度。模糊词汇的出现加大了文本理解、翻译选词的难度,这反应在要求译者在把握全文本脉络的基础上,加深对翻译节选部分的理解,全面把握人物性格后,根据篇章文意对文本中出现的模糊词汇进行分类,考察是否需要使用诸如增词、阐释语义等翻译方法使原文模糊词汇表意清晰化,抑或继续保持模糊对应,对模糊词汇细致处理以求得译文同原文的“似”。本文将对模糊词汇进行划分、归类,简要介绍中英双语中模糊词汇的典型不同之处,以案例分析为依托,细致辨别各类模糊词汇相应的解决方法,并用文学翻译评价标准中“似”的标准审视译文,检查原作内容、风格、审美是否得到有效传达。本文以《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翻译实践为例,开篇描述任务,简要介绍本研究的内容、意义及任务简介。第二部分介绍理论基础,从文学翻译角度划分模糊词汇类别、对比英汉模糊词汇,并引入文学翻译评价标准。第三部分详细描述了任务过程,包括译前准备,翻译过程及译后修改工作。第四部分为案例分析,在前文第二部分对模糊词汇类别划分基础上,结合《弗洛斯河上的磨坊》里出现的各类模糊词汇及翻译进行具体分析,并总结翻译方法。第五部分是实践总结,深化对模糊语言的认识及文学翻译方法的学习。模糊词翻译方法的研究对文学翻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辨析处理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词,使译本同小说在意义、形式及风格保持最大程度上的“似”,达到审美的重现,对于进一步促进国外优秀小说在中国的传播、提高译者文学翻译能力具有积极作用,也对国内的外文小说研究、启发国内文学创作有一定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