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护耕地,维持粮食安全是国家稳固的基石;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保护农民的种植业收益是社会稳定的保证;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和耕地潜在价值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措施。因此,在探讨我国耕地产量、收益和价值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一个系统化耕地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目标。 本文首先明确了耕地质量是耕地在现实用途条件下的生物生产能力和农业收益能力与未来用途条件下的潜在收益能力的综合属性特征,并且将耕地的基本功能确定为种植粮食作物的生存功能,种植经济作物的收益功能和用作建设用地这一潜在用途的承载功能。在明确了耕地基本功能与用途差异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包括耕地等、现实级、潜在级三个单一质量指标和耕地经粮系数(M)、建粮系数(N)两个复合质量指标的耕地质量评价体系。 本文确定了耕地等、现实级和潜在级的内涵和评价因素选取原则。耕地等是“在现实生产条件下耕地粮食生产能力的高低”,其评价因素选取原则为“耕地的土壤肥力因素”;耕地现实级是“在现实的技术、管理手段与农业用途条件下,耕地种植业收益能力的高低”,其评价因素选取原则为“耕地的土壤肥力因素、土地利用因素与农业区位因素”;耕地潜在级是“耕地作为建设用地潜在收益能力的高低,是城镇土地定级在耕地范围内的延伸”,其评价因素选取原则为“耕地的自然环境因素、土地利用因素和工业区位因素”。 本文确定了耕地经粮系数和建粮系数的内涵,经粮系数是“同一耕地用作蔬菜等经济作物用途时和用作粮食作物用途时,该耕地适于蔬菜等经济作物的质量优越于该耕地适于粮食作物的质量的程度”;建粮系数是“同一耕地用作建设用地用途时和用作粮食作物用途时,该耕地适于建设用地的质量优越于该耕地适于粮食作物的质量的程度”。确定了耕地经粮系数的计算方法;并确定了通过计算现状菜地的经粮系数来推断县域内耕地不应用作菜地和应优先用作菜地等经济作物用途的判别标准的方法。确定了耕地建粮系数的计算方法;并确定了通过计算县域内某一时段用作建设用地用途的耕地的建粮系数来推断县域内耕地不应用作建设用地和应优先用作建设用地用途的判别标准的方法。 最后以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作为典型研究区域,实证了耕地等、现实级和潜在级的评价,并分析了其评价结果的可靠性;通过计算耕地经粮系数和建粮系数,确定了万柏林区耕地经粮系数M≥2.32为耕地应优先用作菜地等经济作物用途和M<-2.50为耕地不应用作菜地等经济作物用途的判别标准;确定了万柏林区耕地建粮系数N≥2.86为耕地应优先用作建设用地用途和N<-2.14为耕地不应用作建设用地用途的判别标准;最后阐明了由耕地等、现实级、潜在级三个单一耕地质量指标和耕地经济系数、建粮系数两个复合耕地质量指标所构成的系统化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在种植业结构调整、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