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莫须有先生传》中废名对其个体焦虑的精神超越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33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废名研究逐渐成为现代文学研究的热点。诸多论者本着理论的自觉性,引入西方如叙事学、现代性等相关理论,着实给废名研究增添了不少色彩。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废名研究还存在着很大的拓展空间。比如有论者确曾尝试过将废名的心理归于隐逸情结,但仍失之肤浅空泛;叙事学解读《莫须有先生传》诚然精湛,但倘若与精神分析学相结合,仍会有新的发现,如本论之研究。   本论文立足于对废名作品的文本细读,结合心理学、精神分析学以及叙事学、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理论,通过对废名“洁癖”行为的发现,来试图探寻他早期“病理性”精神焦虑的表现及成因。本论认为,废名的“洁癖”症状及其书写,与作家的生活穷困、瘰疬病和性之苦闷有着莫大干系。《莫须有先生传》可以认定为废名的精神漫游之作。在这个精神世界里,叙述者的语气、地位等与其早前的作品形成巨大反差。此外,废名自觉运用在当时显得极为独特的互文性语言,借助于这种语言的“立体性”、“多维性”和召唤功能,在传统士大夫形象的回归和诗情画意的召唤中,寻得超越之道。当然,这种超越更多意义上属于精神层面上的超越。
其他文献
中国中古的僧尼传记长久以来是学者描绘早期佛教史的案头必备材料。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僧尼传记在宗教、史学、文学、思想、语言等领域均有其价值。而如此具有复杂特性的传记作
新月派作为中国新诗史上一个重要流派,提出了“三美”(“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主张,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认真的探索,为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做
学位
华灯初上,晚霞刚隐,天空还未黑尽,仍带着一抹淡淡的彩霞余光。这个夜幕将至未至的时间段就叫做“带密度”。简单地说,就是日落后、灯亮起的一小时内,这是摄影师进行创作的黄
学位
记者:你是怎么来北京的?陈农:坐火车来的.记者:这儿的椅子很特别,是做的吗?陈农:不是,是木匠做的.记者:这花是你养的吗?陈农:不用我养,浇水就行. Reporter: How did you com
两大城市艺术体验创“艺”捕捉名家足迹  来到挪威,便能感觉到扑面而来的艺术气息,无论是在卑尔根,还是首都奥斯陆,游走在各大博物馆之间,都是一种多重感官的全面享受。  多重艺术全面体验  从卑尔根穿越峡湾,一路来到奥斯陆,短短10天的时间,震撼我的不仅仅是北欧壮美的自然风光,还有那种无处不在的艺术气息。旅途结束后,有三个名字牢牢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首先是挪威非常著名的作曲家格里格,我在卑尔根参观了他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正如以往,我发现解释自己的作品有些困难,包括‘Engaegd in Dialogue’,实话来讲,我并不记得是什么启发了我去创作它们,当这些作品被创造出来后,我想是它们定义了自己而不
期刊
作为当代西方重要的文化思潮,后殖民主义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被介绍到了我国,理论中对边缘的强调以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弱势国家文化殖民的观点正好应合了中国这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