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文本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bgr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32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亦称“巴黎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发表后,东西方社会一度兴起了对《手稿》的研究热潮,出现了“两个马克思”论、人道主义争论和西方各种马克思主义流派。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市场经济推进发展的同时,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这也需要我们“回到马克思”去寻求理论支撑点,通过文本研究重新解读马克思。从源头上去研究马克思人学思想,挖掘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的精华和闪光点,这对于建构马克思主义人学体系、进一步推进我国人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而目前我国关于马克思《手稿》人学思想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争议较多,大多研究仍处于一般性的分析上,并未深究,更没有形成较一致的结论,在许多研究领域仍未涉猎,某些研究甚至误解了马克思的原初本意。随着我国对人学领域研究的拓深和马克思当代价值的挖掘,对马克思《手稿》的人学思想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 本文运用文本学研究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唯物辩证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手稿》“人学”的概念内涵与基本内容、《手稿》中人学的两种思想逻辑、《手稿》人学思想的理论来源、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学模式下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解读和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当代价值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立足于马克思的文本,对“人学”的概念内涵与马克思在《手稿》中的人学的基本内容进行系统梳理。论文首先从人学的基本含义、研究对象、性质和内容体系对“人学”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论述马克思在《手稿》中的人学思想的基本内容。笔者以为,马克思从人的现实层面和人的哲学层面即人的存在、人的本质规定、人性的复归和发展构建了其人学思想。 第二部分阐述马克思在《手稿》中人学的两种思想逻辑。马克思在《手稿》中从对劳动概念的阐述出发,由此产生两种思想逻辑,即用费尔巴哈的类本质思想阐述了异化劳动走向人道主义的思想逻辑和从对象化劳动出发走向共产主义的思想逻辑。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研究批判了费尔巴哈人道主义的思想逻辑,发展了后一种思想逻辑。两种思想逻辑对马克思后来的人学思想具有深刻影响,其是马克思通向人道主义的唯物主义的桥梁,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 第三部分梳理了《手稿》人学思想的理论来源。人道主义在西方哲学史上有浓厚的传统,从古希腊“人是万物的尺度”到文艺复兴倡导人的理性与解放,到黑格尔“自我意识”的主体性哲学,人始终是哲学史的一条主线。而马克思《手稿》中的人学思想主要来源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 第四部分从马克思《手稿》中的人学思想对西方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去论述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学模式下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解读。卢卡奇开拓了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研究领域,法兰克福学派霍克海默等、存在主义人本主义在现当代的文化——历史困境下反思人的生存境遇。 第五部分探讨了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当代价值。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探索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在当代境域下的意义和价值。马克思在《手稿》中的人学思想最终目的是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启示,为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前提。 本文的重点在于从历史出发,深入考察和总结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产生的思想根源与历史根源;从文本出发,深入探讨马克思《手稿》的人学思想的内在逻辑与发展;从现实出发,探索马克思在《手稿》中的人学思想对西方社会以及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国家、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影响。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通过深入解读文本,从发生学的角度力图挖掘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的内在逻辑和发展,以便全面深入地去理解马克思早期思想。其次,通过厘清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的发展,尝试探索其当代价值。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落实与推进,语文教学方式得到极大的改善,比如现在语文的课堂阅读教学策略就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下优化而来的,教师需要提前设计一个议论题目供小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教师可采取多篇文本围绕该议题进行核心内容进行讲解。这项教学方案以锻炼小学生阅读能力为主,有利于完善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思维,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对于每一个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都会有
本文主要通过对马克思早期著作的分析,探讨马克思是如何理解现代性的。马克思认为现代性是一个人类对异化持续不断的克服过程,进而也是一个人类走向真正解放,获得真正自由的过程
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强的区域化特征,区域正逐渐成为经济协调的重要基础。与国家经济发展一样,当代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不再依赖要素和资源,而主要是依赖科技创新。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