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土流失使土壤功能加速退化,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威胁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定期开展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工作,掌握全国水土流失状况和动态变化,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和宏观决策提供丰富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全面提升水土保持监测能力成为一项重要趋势。传统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主要依靠实地调查进行,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可以借助遥感技术对调查区域进行动态变化分析,得到土壤侵蚀变化显著区域,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监测研究及水土流失遥感普查合理化布局与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与可行的方案。本文借助“3S”技术和Arcgis、Frastats、Excel软件,以湖南省蓝山县和衡阳县为研究区,利用ESTARFM时空数据融合模型对MODIS和GF-1/WFV反射率产品进行时空融合,得到时序NDVI产品,基于SVM分类法对研究区进行地物分类,得到2014-2016年三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分布信息。从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数量和结构上对两个研究区进行三个时期的对比分析,得到衡阳县和蓝山县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与变化特征。基于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选取合适的景观格局计算指标,对比研究了区域差异下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计算研究区不同时期土壤侵蚀等级,结合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分析区域差异下水土流失与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区域分布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作为山区县的蓝山,存在大面积且聚集度较集中的林地,居民地和工程用地虽然面积较少,但分布比较集中,耕地斑块占比较少且分布较破碎。而作为平原县的衡阳,居民地和工程用地的面积占比较大、分布较为广泛,作为一个农作物种植大县,耕地面积占比较大,耕地斑块优势度较大,分布比较集中。(2)衡阳县和蓝山县的景观斑块类型变化和景观水平变化趋势大致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周长面积分维指数,其值接近1时,斑块形状越规则,受人为干扰严重;其值接近2时,斑块形状复杂,受人为干扰较小。衡阳县的景观水平分维数逐渐减小,而蓝山县的逐渐增大,说明衡阳县的土地利用变化受到人为干扰更严重。(3)蓝山县和衡阳县相比,蓝山县土壤侵蚀发生变化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丘岗和丘陵,而衡阳县土壤侵蚀发生变化的区域大部分集中在丘岗,其次分布在平地。衡阳县平原面积较多,衡阳县的工程建设发展较快,主要分布在平地和丘岗区域;而蓝山县的工程建设较少,造成的土壤侵蚀主要来源于植被覆盖的变化和坡耕地面积的变化,所以发生变化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丘陵和丘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