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是汉语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留学生极爱使用“在”,有关“在”的错误率也较高。本文运用“框式介词”概念,依据“构式-语块”理论,尝试从汉语本体出发,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在……X”格式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句法分布特点和语义表达进行分析;同时探讨了“在……X”格式中各要素的隐现问题;通过分析大量语料,总结出“在……X”格式的偏误类型,指出偏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更好地服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本文共分为四章,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引言。阐述了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对前人关于“在……X”的本体研究和教学研究分别进行了概述,指出了本选题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界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说明了本文的理论背景和语料来源。第二章:“在……X”格式本体研究。主要对“在……X”格式进行分类总结,按照句首、句中和句末三种句法位置对五类“在……X”格式的句法分布特点和语义表达进行分析。根据框式结构的特性,对“在……X”格式中各要素的隐现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包括:“在”、“X”的隐现;“在”和“X”同隐等。第三章:“在……X”格式偏误研究。基于本体研究,经过全面统计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语料库中所有有关“在”的语料之后,总结归纳出了错位、错义、多用、漏用、误用和混用等六种偏误类型,描写了偏误表现,分析了偏误产生的原因。同时对“X”的使用错误和混用错误进行了统计,并依据六大偏误类型,按照“格式要素”和“其他要素”两方面进行了数据统计说明。第四章:“在……X”格式教学策略。在本体研究和偏误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构式-语块”教学法,结合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实际需要,提出切实可行的针对“在……X”格式内外各要素的教学策略。最后,在结语部分做了全文总结和研究自省,规划了今后的研究思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