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允价值概念由来已久,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经济环境的变迁,历史成本会计的不足凸显,尤其是经济的虚拟化,金融工具的广泛应用,使得历史成本计量在银行业的应用中暴露出种种缺陷,显示出对现代经济环境的不适应,而公允价值在有关的技术条件配合下,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这说明银行业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有其必然性。
然而公允价值的产生和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80年代因为储贷危机而被引入,而后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广泛研究和大力推广之下,以SFAS157《公允价值计量》的出炉为标志,进入了公允价值运用的全盛时代。就在公允价值会计高歌猛进之时,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将公允价值推上了风口浪尖,引发了公允价值会计的存废之争。随后,SEC应美国国会的要求对SFAS157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发布了《市值会计研究报告》,澄清了公允价值并不是造成本次金融危机的祸首,公允价值的存废之争由此结束。为了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各准则制定机构纷纷采取了积极行动来完善会计准则,引发了新一轮的会计变革。
银行业因其业务包含了大部分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是受公允价值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作为公允价值运用的重点领域,银行业运用公允价值经历了哪些阶段?其发展有无规律可循?金融危机给银行业公允价值运用带来了哪些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公允价值在我国银行业的实际应用情况如何?是否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银行业的财务数据有何影响?如何改进我国的公允价值应用?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公允价值的来龙去脉,为公允价值在我国银行业的实践提供参考。
本文首先以公允价值在银行业中的发展为主线,分析了银行业引入公允价值的必要性,并按银行业所持态度的不同将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进行阐述分析,得出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背后隐含着各集团利益之争的结论。然后立足于后金融危机时代,分析了金融危机给银行业运用公允价值带来的挑战以及准则制定机构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其中重点分析了SEC的《市值会计研究报告》中有关银行业运用公允价值的内容。
在我国,公允价值的运用也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避,避而复用的曲折过程。文章紧接着切入了我国银行业对公允价值的运用现状研究。作者用实证数据分别检验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与否以及公允价值实际运用三年以来对我国上市银行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公允价值目前在我国银行会计实务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探讨公允价值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公允价值应用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