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上皮钙黏蛋白、α-连环蛋白和β-连环蛋白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 E-cad)、α-连环蛋白(α-Catenin,α-cat)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β-cat)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
方法:垂体腺瘤78例,按Cottier提出的鞍区MRI影像学判定标准将其分为海绵窦侵袭性垂体腺瘤和海绵窦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其中海绵窦侵袭性垂体腺瘤44例,海绵窦非侵袭性垂体腺瘤34例。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cad、α-cat和β-cat在海绵窦侵袭性垂体腺瘤和海绵窦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表达。分析E-cad、α-cat和β-cat的表达与垂体腺瘤激素分泌、是否伴有瘤卒中、坏死、囊性变及肿瘤大小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结果:44例海绵窦侵袭性垂体腺瘤中30(68.2%)例表现为E-cad、α-cat和β-cat一致性低表达,14例(31.8%)表现为E-cad、α-cat和β-cat高、低表达特征无一致性。E-cad、α-cat在海绵窦侵袭性垂体腺瘤和海绵窦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均为13.969,p<0.01);β-cat在海绵窦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表达较在海绵窦非侵袭性垂体腺瘤表达低,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0.430,p>0.05);E-cad、α-cat在大腺瘤组较微腺瘤组低表达,两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均为5.038,p<0.05)。E-cad在无功能垂体腺瘤较激素分泌性垂体腺瘤低表达,两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14,p<0.05)。β-cat在伴有瘤卒中、坏死、囊性变组较不伴有瘤卒中、坏死、囊性变组低表达,两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1,p=0.01)。
结论: E-cad、α-cat和β-cat的低表达或表达缺失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
第二部分、垂体腺瘤中E-cadherin mRNA水平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 E-cad)mRNA水平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
方法:垂体腺瘤40例,按Cottier提出的鞍区MRI影像学判定标准将其分为海绵窦侵袭性垂体腺瘤和海绵窦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其中海绵窦侵袭性垂体腺瘤组21例,海绵窦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19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一多聚酶链反应RT-PCR(Quantitative-Real-Time RT-PCR)法检测E-cad mRNA水平的表达
结果:40例中26例抽提得到高质量总RNA,可以用于后续基因定量,其中海绵窦侵袭性垂体腺瘤组和海绵窦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各13例。相对定量E-cadmRNA在海绵窦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的表达为180.21±160.50;在海绵窦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中的表达为349.33±288.7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E-cadmRNA水平的表达下调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
第三部分、海绵窦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影像学预判定
目的:探讨Cottier MRI标准更适用于垂体腺瘤侵袭性判定。
方法:78例垂体腺瘤患者,结合术中观察应用Cottier MRI标准将其分为海绵窦侵袭性垂体腺瘤组(44例),海绵窦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34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术前影像学表现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海绵窦侵袭性垂体腺瘤组患者临床症状进展快,出现颅神经功能障碍的频率较海绵窦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高。术中所见:海绵窦侵袭性垂体腺瘤呈稀软质地14例(17.9%),呈硬韧质地30例(38.5%);海绵窦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呈稀软质地26例(33.3%),呈硬韧质地8例(10.3%),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影像学检查:海绵窦侵袭性垂体腺瘤在T1WI呈等低信号33例(42.3%),呈高信号11例(14.1%);海绵窦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在T1WI呈等低信号32例(41.0%),呈高信号2例(2.6%),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绵窦侵袭性垂体腺瘤在T2WI呈等低信号2例(2.6%),呈高信号42例(53.8%);海绵窦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在T2WI呈等低信号10例(12.8%),呈高信号24例(30.8%),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态增强扫描静脉团注Gd-DTPA后73s~169s时显露瘤体与正常腺垂体对比效果最佳。动态增强扫描较常规增强、延迟增强扫描更清楚地显示垂体微腺瘤对海绵窦的侵袭。
结论:应用Cottier MR影像学标准评价垂体腺瘤的侵袭性更准确、可靠。